中國日報網消息:“農村建房沒有章法的情況該管一管了,不能讓農村建房再走不講規劃和私搭亂建的老路。”來自云南農村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楊明說,剛剛抵達北京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他,帶來了一份“關于農房建設規劃盡快立法的建議”。
楊明是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六甲街道辦事處福保村委會主任,福保村位于滇池之濱,是全國十大名村之一。多年擔任村委會主任的楊明,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后,對農村的建設和發展傾注了更多的心血。
“農村房屋是農民安身立命和發展生產的基礎,是體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楊明認為,農村房屋建設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充分認識農房建設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長期生活在農村的楊明,對農房建設管理進行了調查研究,從中發現的一些問題讓他憂心忡忡。首先是農房建設缺少規劃,缺少設計,難以體現地域特色和文化傳統;其次是農房建設批少建多、未批先建、亂修亂建、超層數和超面積等問題比較突出;第三是農房數量無序擴張造成人居環境惡化、居住舒適度不高、消防和質量安全隱患等問題。
“農房建設缺少科學合理的規劃,不僅影響鄉鎮或村莊整體規劃,破壞農村人居環境,也不利于保護和傳承地域或民族建筑文化,而且損害農民自身財富積累,造成社會資源的大量浪費。”楊明分析說。
“有的古村落為什么歷經滄桑幾百年,仍然保持原始古樸的風貌?以周莊為例,其靈秀的水鄉風貌使它成為江南水鄉的典范,也是我國農村房屋建設規劃的杰出代表。”楊明認為,農村建房如果有了科學合理的規劃,完全能夠實現傳承文化傳統和體現時代特征的融合,歷經數百年而不衰。
針對當前農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楊明提出,應按照科學發展觀和統籌城鄉的要求,乘著新農村建設的東風,對農房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
楊明建議,相關部門應派出專業人員深入農村調查,進行全面了解和反復論證。農房建設應根據不同民族、地域和氣候等條件,充分考慮農村生活、生產、衛生、環保、綠化、交通、節能等因素,體現景觀風貌、建筑風格、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避免“千村一面”,著力打造有特色的精品村落。
楊明建議,農房建設應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等原則,規劃要具有科學性、前瞻性、系統性和可持續性,避免“今年蓋樓明年拆、今天修路明天挖”等反復拆除重建現象,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資源浪費。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房建設中還應提倡采取節約用地、集中供水、建筑節能等措施。
“今年國家實行建材下鄉,必然刺激農村建房的消費需求,對農房建設進行科學規劃勢在必行。”楊明最后建議說,國家應將農房建設規劃納入立法范疇,對農房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這將是一項節約社會資源、統籌城鄉發展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
來源:新華網(記者 伍曉陽) 編輯: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