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門已查獲大量證據材料
美贊臣違規宣傳奶粉一事是否涉嫌不正當競爭和商業賄賂,記者就此聯系了長沙市工商局開福區分局。該局一位姓李的副局長和公平交易科的工作人員戴曙光接受了采訪。
他們說,大概在7月局里接到了舉報,開始對此事進行調查。確認基本情況后,便試圖與美贊臣駐長沙辦事處聯系,可一直未果。最后他們找到了該辦事處所在地,經過幾個小時蹲守,終于進入該處辦公室,查獲大量資料,很多與舉報者提供的相同。
此后,經過對一些醫院的調查詢問,該局發現在長沙乃至湖南全省的多數醫療機構中都存在類似現象,奶粉廠商主要看中的是新生兒的“第一口奶”,認為占據這一陣地對今后的銷售更為有利,因此,開始公關醫院和相關人員,其中的操作涉嫌不正當競爭和商業賄賂。醫院的醫護人員為廠家的宣傳和銷售提供了方便,甚至以30~50元不等的價格出賣孕婦個人信息,這些都違反了有關法律規定。
據他們了解,醫院里一般是產科、新生兒科的人員給孕、產婦及家人辦班講座,多以介紹育兒知識為名進行,之后再由廠商送錢給醫院相關人員。“這些多是科室里的創收和私下勾連。比如,有的早餐奶粉,家屬是在護士手上買的,交的是現金,不入醫院的賬。護士販賣的時候不是按照奶粉的多少付款,而是按照奶粉沖泡后的液體體積,以毫升計算販賣。我們在湘雅附一調查時,就發現有這樣一個小金庫。”
他們表示,廠商與醫院這類合作行為,違反了國家關于不能在醫院推銷、宣傳販賣代乳品的強制性規定。同時也直接剝奪了孩子及其監護人的選擇權利。調查中,一些醫院的產科主任、新生兒科主任都對收錢一事諱莫如深,尤其否認拿錢后提供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但是很多孩子的家長都接到了來自奶粉企業的電話。這些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呢,院方工作人員的回答是,因為工作太忙了,沒有時間顧及這些名單的保密問題,很可能有隨便從辦公桌上抄走的。
據悉,美贊臣公司已非第一次被發現這樣違規。千龍網刊文,2009年12月,北京市消協公布的母乳代用品市場監督調查報告顯示,在對17個醫療衛生保健機構違規宣傳、違規推銷代售等行為的調查中,發現部分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宣傳時出現母乳代用品企業的品牌標志,產婦病房出現嬰兒奶粉、奶瓶,醫院內部商店出現銷售母乳代用品,違規品牌中有美贊臣。
2009年12月1日,廣州市工商局蘿崗分局對美贊臣營養品(中國)有限公司,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四條、《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辦法》第九條第(一)項和第二十二條之規定,而給予行政處罰。上述辦法的第二十二條針對的就是經營者采用贈送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的行為。
違規銷售的背后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透露,洋奶粉大肆違規搶占“第一口奶”有著深刻的背景。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早在2007年,中國已是美贊臣全球第二大銷售市場,該年度銷售額達到16億元人民幣。
然而,2002年以來坐上高端配方奶粉市場首席寶座的美贊臣,在過去數年里遭遇了惠氏、多美滋、雅培等對手的強大競爭,四大洋巨頭的銷售已經占據高端配方奶粉的半壁江山。由于全球性的食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包括雀巢、達能在內的跨國巨頭都在尋求利潤新增長點,也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瞄準了利潤相對較高的嬰幼兒營養品市場。
恰在此時,國內奶制品廠家遭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大打擊,洋奶粉因此獲利。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乳品分析師陳連芳認為,在中高端嬰幼兒奶粉市場,美贊臣、惠氏、雅培等占據了六七成市場份額,價格話語權已經牢牢控制在他們手中。自去年以來,美贊臣等洋奶粉多次漲價。2010年春節前后,美贊臣、惠氏相繼以新配方和新包裝等為由漲價5%~10%。2011年4月,美贊臣等奶粉再度漲價,幅度不一。以一個嬰兒一個月要喝掉4罐900克裝奶粉計算,父母如果購買230元~240元一罐的品牌奶粉,一個月花費在900元以上。依此推算,一年就得花上萬元。
“從漲價中獲得的利益,足以支付進行違規銷售的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還能順利擊垮對手,這是非常高明的商業手段。”前述業內人士稱,如果不能嚴格控制一些洋奶粉企業的不正當競爭,對于逐漸被邊緣化的國內奶粉企業而言,其處境將更為不利。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