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善友說,如果有創業基金,他會投資到互聯網行業或教育行業。記者秦斌 攝
從博士倫、摩托羅拉、搜狐、酷6到盛大,李善友是經驗豐富的公司人。他畢業于數學專業,卻愛讀孟子和王陽明。他創立了酷6網,最終走上了講臺。回到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擔任中歐創業與投資中心主任,開始教人創業。近日,李善友接受記者采訪,談及創業時,他認為壟斷讓創業環境越來越殘酷,目前社會信任缺失,若能重鑄信任將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壟斷趨勢越來越嚴重
新生的企業想在壟斷里邊來分一杯羹,會越來越殘酷。尤其互聯網行業里邊,大家就說做什么都會遇到騰訊、阿里、百度。
新京報:從公司高管到兼職教學,你覺得在公司和在學校有什么區別?
李善友:我歷史上類似變化得比較多一點,我從HR(人力資源)轉行去做總編輯,從總編輯去做創業,創業之后回到學校里來當教師。我喜歡生命當中把自己重新清掉,到一個新的環境里面從零開始。因為這像你的生命力又重新活過來一樣,所以我現在的狀態非常輕松,非常開心。
新京報:你覺得2012年的創業環境也會這么輕松嗎?
李善友:其實創業環境從來談不上輕松。現在有好有壞,好的方面,配套的東西越來越多了,舉個例子來講,基金越來越多。你看我剛創業的時候,那時候只有美元基金,但是現在有大量的人民幣基金。過去做制造業的一般都轉行做房地產了,房地產賺錢呀。但是現在你會看到,幾乎之前所有的房地產行業都要做PE,等于投資的錢多了。
壞的方面,從我第一次創業開始到現在大約也有15年的時間了,壟斷的這個趨勢越來越嚴重,壟斷的企業越來越大,新生的企業想在壟斷里邊來分一杯羹,會越來越殘酷。尤其互聯網行業里邊,大家就說做什么都會遇到騰訊、阿里、百度。
中國20年出不了喬布斯
中國沒有人鼓勵創新,沒有人鼓勵卓爾不群的東西,我覺得我們20年也出不了喬布斯。
新京報:你認為這種壟斷是什么因素形成的,這種壟斷是否要去干預它,或者改變這種現狀?
李善友:這個壟斷目前來講很難干預,中國沒有一個法律來約束這個。
新京報:所以你認為,壟斷阻礙了創新?
李善友:除了這點之外,我們從文化里邊,從基因里,從教育里就沒有創新的這個意識。我今年六月份去了一趟美國,在三個地方聽到過同一個詞匯,叫make different。比如小學生,他不會給你排名說你成績好就怎么樣,而是說你一定要綜合發展,你跟別人有不一樣的地方。可是我們這邊,覺得跟別人不一樣的小孩都會覺得不好意思。
我去過斯坦福,斯坦福來招生的時候,決定最終結果的因素里,一定是你的成績占三分之一,你的文章占三分之一,最后你一定要寫你過去有沒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卓爾不群的一個地方。
中國無論是教育上,整個的氛圍上來講,沒有人鼓勵創新,沒有人鼓勵卓爾不群的東西,我覺得我們20年也出不了喬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