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人民幣匯率“7連跌”?(熱點聚焦)
表明并未受到政府控制 未來有升有降雙向波動
12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再次跌停,這已是自11月30日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第七個交易日觸及跌停。業內人士認為,即期市場人民幣出現貶值走勢,或為短期現象。長期來看,人民幣將呈現更為顯著的雙向波動態勢。
貶值說明并未操縱匯率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8日即期市場早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報6.36位置以上,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319,按與中間價千分之五波動幅度計算,盤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觸及交易區間下限。
對于即期市場上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7日表示,匯率問題和對外貿易有密切的關系。人民幣出現貶值,說明人民幣匯率不是受中國政府控制的,中國政府從來沒有操縱匯率,人民幣的匯率是按照市場變化和市場需求浮動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本報記者說,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本身就是不正確的,我們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管理的目的是讓匯率的變化更加符合經濟規律。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民幣貶值反而是一件好事,意味著人民幣匯率終于迎來了雙向波動,也向境外投資者發出了一個警示信號,人民幣匯率未來不會一直向上波動,也會向下波動。這或許會打消一些熱錢來中國投機的念頭。
內外因素導致短期走低
在分析人民幣外匯連續跌停的原因時,業內人士認為,原因有多方面,既有國際因素,也有國內因素。
趙錫軍指出,影響匯率的因素非常復雜,主要有長期的基本面因素、短期的市場面因素以及參與外匯市場交易者的心理因素。
“首先,由于在新的增長模式之下,中國進口的增長幅度超過了出口,所以貿易順差在不斷收窄。這就意味著基于貿易的外匯市場供求會相對以往變得更加平衡一些。其次,在資金的市場供求方面也受到了影響。中國現在正在鼓勵對外投資,所以國內企業的資金流出會多一些。另外,由于全球經濟持續受到歐美債務問題的拖累,很多機構為了規避風險,在減少對外投資的同時,也出售海外資產以回收資金,使得資金的流入會有所減緩。第三,也不排除有投機資金的大幅進出增大了市場的波動幅度的因素。”趙錫軍分析說,“從目前導致資金流動的基本因素來看,還是比較正常的,但也不排除有投機性因素的作用,是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對此我們需要審慎判斷。”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說,市場一直習慣于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對近日的連續貶值有點不適應、甚至驚慌。貶值固然有國際市場不穩定、國內經濟下滑預期、投機資本炒作等因素,但其宏觀風險可控,也意味著匯率市場化程度在提高。同時,適度貶值不僅有利于出口,也減輕了國際熱錢流入壓力,減少央行基礎貨幣投放,有利于抑制資本泡沫。
未來雙向波動可能更強
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連續多個交易日觸及跌停,是否意味著人民幣升值趨勢已經發生改變?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表示,當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連續下跌只是“短時期的”,中長期看,人民幣對美元仍處于上升區間,“拐點論為時尚早”。
“人們對人民幣的跌停過于敏感和浮躁,這決不是人民幣匯率的拐點。”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對本報記者說,“我們觀察到,盡管盤中出現了較大波動,但最終收盤跌幅其實并不大。對人民幣我們應該用平常心觀望,過去的升值心態就不正常,現在貶值更加緊張的心態更不利于我們的把握和識別。市場經濟和價格規律應該是波動式、曲線形的,不能僵化觀察。預計未來,會更多地出現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升有降’的雙向波動局面。”
對于未來的走勢,趙錫軍表示不好預測,外貿順差的收窄肯定是趨勢,短期的波動可能會更加頻繁,增加了外貿企業所面臨的風險。記者葉曉楠
來源:人民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