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國人心頭蒙著一片陰霾——原本光鮮的現代都市,被灰蒙蒙的大霧包裹著;空氣中潛藏著令人不安的“因子”,一份若有若無的壓抑和恐慌似乎令人無處可逃。
人們從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中學會了一個并不規范的表述:PM2.5,大多數人并不清楚它是什么,只知道:它“有毒”。圍繞著這種小顆粒展開了又一次中國式的大討論——這些討論關乎政府的社會責任、發展的價值觀、國家標準的公信力等等等等。
灰霾的出現原本不是好事,可如果這次問題爆發能夠讓我們正視PM2.5這個惱人的小顆粒,陰沉的天空便會裂開一道縫隙,一束陽光就可能照亮我們的未來……
小顆粒,大問題
看著窗外滿天灰霾,如果政府部門公布的空氣質量評價是“優良”,你相信嗎?權威部門給出的空氣質量數據和公眾的直觀感受為什么總存在較大差異?
“其中的差異就是PM2.5造成的。根據現行的評價體系,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超標的時候,人們通常是感覺不到的,但是,當空氣中細小顆粒物增加,導致能見度降低時,人們的感受就會很強烈。”廣東省氣象部門首席專家、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吳兌向半月談記者介紹,PM2.5是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
與可吸入顆粒物(PM10)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PM2.5構成了灰霾天氣的實質——細粒子氣溶膠顆粒物污染?;姻灿址Q大氣棕色云,是指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氣溶膠粒子形成的大氣混濁現象。
灰霾問題之所以在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較為明顯,是因為這些地區的新型復合物污染和臭氧濃度很高,而這些污染物的來源通常是汽車尾氣、制鞋廠、房屋裝修、加油站等等。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工業集中的華北地區,PM2.5占到了整個空氣懸浮顆粒物重量的大半。“大氣污染物的源排放是內因,氣象條件是外因。源排放達到最不利擴散氣象條件的容量限值時,開始出現灰霾天氣?!眳莾墩f。
那么,灰霾對人體健康究竟影響幾何?
灰霾天氣中大量的PM2.5,可通過呼吸道直達人體肺泡,造成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暴露在灰霾環境中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DNA傷害、肺癌。雖然生物學致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但統計表明灰霾在相當大程度上提高了呼吸道發病率和心肺疾病死亡率。
“真正影響人體健康的是能夠沉積在肺泡的顆粒物,也就是PM2.5?!眳莾墩f,盡管統計結果有力地證明,在高污染大城市中,灰霾天氣增加和肺癌造成的死亡率之間存在關聯,但要明確、清晰地反映灰霾天氣特別是PM2.5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還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實驗、統計和分析。
“灰霾將取代吸煙,成為肺癌致病頭號殺手”,吳兌說,肺癌死亡率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上升了許多,但同時和肺癌密切相關的吸煙率卻在下降。問題究竟出在哪?專家們發現,天空的能見度在急劇下降,灰霾天數急劇增加,由此可以推測,是不是肺癌死亡率和灰霾天氣有一定的關系?
吳兌所在的科研團隊做了一個估算,把上個世紀60年代至今的氣溶膠消光曲線圖和肺癌死亡率的曲線圖同時標出,判斷氣溶膠濃度增加之后7~8年,肺癌死亡率就會上升。
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潘小川表示,前幾年的研究顯示,PM2.5的增長跟醫院急診相關疾病的病人的人數成正相關,循環系統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病人,每增加10個微克立方米的PM2.5,急診量大概增長0.5%到1%。
2002年《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了一篇論文就曾提到,如果空氣中PM2.5的濃度長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風險就開始上升。這篇論文分析了一項長期研究中參與者的死亡率和空氣污染之間的關系,發現死亡率升高與PM2.5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關聯,而與粗顆粒物污染沒有可靠的關聯。(綜合半月談內部版、揚子晚報及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