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濱和他的洋志愿者們

洋義工在菜園里翻土
“這輩子就在這了,在這養老,再也不離開。”望著自己一手打造的世外桃源,趙濱——濱荷生態農莊的主人,向記者描繪起一直埋藏在他心中的生態田園夢。
歸隱田園做農夫
穿過筆直的鄉村公路,一幢略顯陳舊的徽式農家二層小樓安靜地矗立在路邊,從斜靠在門口竹籬笆上殘缺不全的黃色木牌上依稀可以看出,這里就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義城鎮董城村的“濱荷農莊”。
衣著樸素的農莊主人熱情地把記者迎進了門。他就是趙濱,今年48歲,家住安徽省合肥市。曾經在知名公司擔任十余年總代理的他,放棄了讓人艷羨的職業,隱退草廬,做起了閑云野鶴般的“南山人”。對他的這種“另類”做法,很多人當時都不理解,甚至連他的家人都極力反對。但是這絲毫沒有打消他建造生態農莊的想法。“其實我的內心早有個建原生態農莊、回歸田園的夢想,只是06年合肥禁狗把我的日程提前了。”酷愛養狗的他,為了能夠繼續安心養狗,就在這投資建起了農莊,也讓趙濱提前過起了“悠然見南山”的農夫生活。
穿過小院,一個頗具異國情調的農莊展現在記者眼前。一條泥巴小路平整地通向楊樹林的深處。正值深秋,一場雨水過后,枯萎的楊樹葉飄落在小路上,化作來年的春泥。路兩旁的水塘里,一群野鴨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著,時不時撲扇翅膀激起朵朵水花。
沿著小路繼續向前,左邊是用木柵欄和鐵網圍起來的家禽圈,幾百只放養的雞和鵝在圈內啄食喝水,悠閑自在。其中兩只體形較大、尾巴翹起成扇形的火雞尤其引人注意。右邊綿延百米的則是一垅一垅的菜園。參天的楊樹筆直地排列在莊園間,守衛著這里的每一寸土地。
在農莊深處有一片被鋼絲網圍起來的四五十畝兔園。趙濱說,剛開始的時候,這里的一枝黃花非常猖獗,對種植農作物危害很大,而一般的人工方法根本無法根除。“為了除掉這種威脅極大的外來入侵物種,我進了一批比利時野兔在園子里放養,結果證明效果特別好。”
“這里養的雞鴨鵝都是別人拿來寄養的,我從來不賣。我采用的是社區支持農業的養殖模式,在國外非常流行。自給自足,沒有化肥,沒有污染,完全原生態養殖。” 說起自己辦生態農莊的理念,這位年僅花甲的農場主滔滔不絕。
雖是政府無償交給他管理,可他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樣悉心打理著莊園
的一切。剛開始的時候只有200畝,現在已經擴建到了500畝。“辦這個農場不僅不盈利,我還會在外面賺錢貼補農場的日常開銷。雖然有時候很累,但我樂在其中。”趙濱說,他會一直堅持原生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添加新品種,把農莊建設得更加完美。但讓趙濱感到無奈的是,偌大的農莊卻雇不到合適的人打理。“當地農民多外出打工,招外來的人,誰又愿意跟你守著這個農莊呢?”雖然現在雇了一個外地人,很多農活趙濱還是親力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