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節前夕,在安徽省滁州市一家云集了全市50多個精品糧油產品的軍糧特供商店內,安徽農墾倮倮米業公司生產的“倮倮”牌營養米、富硒發芽糙米和精包裝配方米等系列產品成了被搶購的香餑餑,新上市的“金玉糧緣”配方米,更是每公斤賣到了21.6元。與此同時各地訂單和要求發貨的電話應接不暇。
為了搶先提貨,云南昆明市客商尉玉萍提前一個月就將120噸的訂單貨款打到公司帳戶上;安徽天長市天康集團一次性團購了95噸大米作為員工年終福利;公司生產的“貴圓”牌糯米粉走進了上海各大超市,深受上海市民追捧,前來提貨的車輛在米廠排成了長龍,僅元月份一個月,倮倮米業公司就銷售大米和糯米粉近500噸,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
倮倮產品為何如此受歡迎?在銷售現場,不少于市民感興趣的是,當場就可以通過倮倮米業設置在店內的質量可追溯觸摸屏,查尋到自己購買的產品的“前生今世”。“從農田到市場”生產全過程的信息資料歷歷在目,自然“買的放心,吃的安全”!
2011年11月18日到19日,“倮倮大米質量追溯系統建設項目”以95.5的高分獲得全省第一,并順利通過了國家農業部農墾局總結驗收。這標志著作為全國首批安徽首家承擔“農墾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項目”實施單位的大壙圩農場,圓滿完成了為期3年的“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建設項目”建設任務。目前,倮倮米業 “生產可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的大米質量追溯系統已形成,3年累計實現追溯規模4.3萬畝,銷售追溯大米1.3萬噸,利潤較銷售非追溯產品增值160萬元;發展訂單7萬多畝,帶動農民增收700余萬元。
同時,項目實施提升了農場農業標準化管理水平,實現了節本增效。農業第二管理區四隊家庭農場職工吳勇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倮倮大米質量追溯項目帶動下,他家承包的120畝土地,連續3年每年純收入都在17萬元以上。他說,搞大米質量追溯,農場對農業管理更加精細,水稻生產從種子處理、育秧、大田生產各個環節管理都要求有詳細記錄,加上農業生產實行“五統一”管理,生產過程中投入的農藥、肥料由農場統一供應,投入量嚴格控制,科學合理,每年至少可節約150元的畝投入成本。
據統計數字表明,由于投入成本降低,畝產量提高,近3年,大壙圩農場農業畝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08年的畝均效益為680.05元,2010年畝效益增至1199.43元。
項目實施有效促進了墾地合作和農民增收。自2009年開始,倮倮米業逐年擴大“訂單農業”規模,到2011年,與周邊70多個種糧大戶和7個專業合作社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合作關系,累計發展訂單7萬余畝。永豐鎮種田大戶華福昌連續3年與倮倮米業訂單種植優質水稻,年年獲得好效益,增收近 100萬元,老華在當地也因訂單種田致富出了名,每年都有一些新聞媒體采訪他,他對記者說的最多的一句話:“跟倮倮米業種訂單種糧,糧食不愁銷,有錢賺,心里踏實!”。現在,老華的訂單面積已由最初的513畝,發展為2000多畝的一個專業合作社,帶動了幾十戶農民增收。
汊澗鎮姜少義2011年與倮倮米業簽訂了600畝優質水稻訂單合同,他說,要不是跟米業搞訂單,就虧大了。米業不但推薦了好品種,平時還經常派人上門進行農技指導,使他家水稻在病蟲害大發生之年獲得了豐產,收獲期間遇到多年不遇的連陰雨,是倮倮米業及時幫助解決了曬糧和烘干,避免了豐產不豐收的風險,兌現時,在糧食市場不穩定的情況下,米業信守承諾,僅水稻加價部分就使他凈增收了10多萬元。
至此,倮倮米業實施質量可追溯三年,最終形成了企業、職工和農戶三方受益的喜人局面。
質量追溯還使得倮倮米業及其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提升。2011年以來,倮倮米業在先后被評為“農業產業化532提升行動省級龍頭企業”、“安徽省著名商標”、“安徽省食品行業十大重點推廣品牌”之后,又榮獲了“安徽名牌農產品”、“誠信單位”、“安徽省放心糧油示范企業”、滁州市農村產業化建設“十大龍頭企業”等榮譽稱號,被滁州市廣播電視臺列為“情系人民、感恩人民”基層聯系點。
近年來,“倮倮”產品頻頻亮相于安徽省舉辦的各類大型農產品展銷會,質量可追溯大米每次都成為農展會上的焦點亮點賣點。今年元月上旬,倮倮大米代表安徽農墾和滁州地區唯一名優農產品,參加了首屆安徽名優農產品·綠色食品(北京)交易會。農業部農墾局巡視員何子陽到展臺參觀,對倮倮米業公司近年來在產品研發、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贊譽。滁州市市長江山更是自豪地向社會推介說,在安徽滁州地區,小崗村是農村改革歷史的代表、永言水產是農業規模經營的代表、倮倮米業則是農產品品牌品質的代表。
倮倮業米總經理錢奕庭介紹: 2011年下半年以來倮倮米業又投資2000萬元,在天長市糧食產業園內興建了年可加工4萬噸稻谷的新廠房,計劃今年8月份完工投產,今年就能發展訂單4萬畝,質量追溯范圍將進一步擴大。
來源:中國日報安徽記者站(通訊員 夏慶芳 鮑廣云)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