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將用9年時間投入180億元,通過政策配套和就業上的細節支撐,解決深山農民的搬遷問題。趙克志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透露:貴州將生態移民搬遷150萬人。
扶貧,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成為2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新聞發布會中,中外記者關注的焦點。貴州省省長趙克志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在經濟發展和環境治理過程中改善民生,是貴州長時期的工作,在今后9年中,貴州將生態移民搬遷150萬人。
趙克志說,中央七項政策十分給力,但是還需要貴州發揚自信自強的精神,不等不靠。“我前幾天向中央領導同志匯報工作的時候,說我們現在對貴州發展中遇到的一些難題,態度是一邊干一邊匯報,爭取中央的支持,不能等靠。”趙克志進一步說,比如說從今年開始,貴州要實施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現在貴州有35萬戶150萬人居住在不具備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大山里,既不通路、也不通水,再扶貧50年也很難解決問題,因為是在大山深處,在山頂上,石漠化比較嚴重,沒有土,在山頂上種苞谷也比較難。所以我們下了一個決心,從今年要啟動實施扶貧生態移民工程,150萬人的大搬遷,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國家還沒有具體安排的情況下,我們先干起來。貴州將用9年時間投入180億元,基本完成全省35萬戶、150萬貧困群眾的搬遷任務。
貴州將通過今后9年的努力,把這150萬人口搬到交通便利的小城鎮居住。當前,貴州已經啟動10萬人搬遷工程,將在今年內完成,其中,省里啟動資金7億元,地方配套5億元,共12億元作為10萬人的搬遷費用。同時,省財政將新增安排3億元引導資金重點用于連片特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同時,新增100家省級扶貧龍頭企業。
對于搬遷的配套,趙克志說,并不是一搬了之,而是在政策配套和就業上做好細節支撐,如老年人將獲得養老保險,年輕人將通過就業培訓后,政府提供公益性就業崗位,或者是在當地的工業園區、企業實現就業,解決搬遷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之憂。
按照2300元的國家新扶貧標準,貴州還有1521萬貧困人口,占全省農村人口的45.1%。貴州貧困人口和貧困發生率均為全國第一,在全國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最多。
據了解,2011年貴州“十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資650億元,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1萬人,減少農村貧困人口55萬人。明年貴州將全面推進集團幫扶,繼續落實“摘帽不摘政策”,按照2010年扶貧標準減少貧困人口60萬人。
貴州將按照國家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思路,全面啟動實施武陵山區、烏蒙山區和滇黔桂石漠化地區三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規劃,以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化扶貧、生態環境建設與生態移民、勞動力素質提升為重點,大力實施一批扶貧民生工程,發展十大扶貧特色產業,選擇10個縣開展產業扶貧整縣推進試點。
趙克志說,改善民生將成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在移民搬遷之外,貴州還將做好以下民生工程。一是在千方百計加速經濟發展的同時,將不斷加大對民生的投入。今年要繼續實施“十大民生工程”,計劃總投資900億元,并辦好十六件民生實事。二是在去年建立了農村低保季節性缺糧戶糧食救助制度的基礎上,今年計劃籌資12億元,對全省189萬因災缺糧農村低保對象和307萬缺乏自救、互救能力的受災困難群眾進行冬春口糧救助。三是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去年貴州實現了農村中小學校校有食堂,今年將在三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65個縣實現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人人吃午餐”。四是推進基礎設施向縣以下延伸,今年要確保100%的鄉鎮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實施農村危房改造40萬戶,新增解決3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來源:中國日報貴州記者站(記者 楊軍 蘇江元)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