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湖南聯智橋隧技術有限公司承擔的交通運輸建設科技項目《預應力張拉與壓漿智能化成套技術及遠程監控研究》在云南省昆明市通過了交通運輸部科技成果鑒定。
此項科技成果是交通運輸部《公路工程質量安全過程控制智能化與遠程監控技術研究》項目的子課題,參與鑒定的專家由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總工、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洪琪,蘭州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等13位權威人士組成。
此項技術工人的角色完全被計算機取代,操作人員只需在控制電腦里輸入相關數據,輕點鼠標,高度集成的智能張拉、壓漿系統便會自動完全施工全過程。鑒定專家認為,該項研究通過智能化施工技術,規范施工過程,杜絕人為因素的影響,其經濟價值超過千億。
據介紹,在傳統預應力施工中,施工人員依靠喊號子、吹口哨等方式進行“同步操作”,憑借肉眼觀察判斷施工質量,利用手工記錄數據,這種原始方式受人為因素干擾大,無法達到新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的要求。而從現場梁體切片對比來看,智能張拉和壓漿系統利用先進的傳感技術和計算機控制技術,實時采集數據,自動進行調整,施工精度和質量遠遠超過傳統技術。
昆明繞城高速公路西北段8標預制梁場已應用此技術。預應力智能張拉系統和大循環智能壓漿系統自2011年研發成功以來,已經在全國超過20個省區市的交通、市政工程等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延長了橋梁的使用壽命。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記者 李映青 郭安菲)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