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河線共有1級防洪看守點和加巡點32個,他們大多地處偏僻的山谷中,環境艱苦,生活用水困難。聽說開遠工務段為昆河線K220看守點解決了吃水難題,6月5號,記者隨開遠線路車間黨總支書記王紹青來到昆河線K220防洪看守點。
K220看守點位于昆河線燈籠山到小龍潭區間,為了防止看守棚被落石砸垮,修建時用水泥包裹著廢舊鋼軌一體澆灌,記者粗略地測量了一下,這個看守棚頂有30公分厚,墻壁有40公分厚,足可以抗擊近一噸重的落石沖擊。
這里地處偏僻,不通公路,不通電,夜晚靠煤油燈照明,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現在由三名近60歲的老職工在這里值守。主要負責看守線路左側200多米高的幾處危巖。
在看守點五六米開外,記者看到,一根剛接好的水管顯得十分醒目,嶄新的鋁塑管沿著鐵路邊緩緩地伸向燈籠山車站方向。
記者情不自禁走上前去擰開龍頭,“嘩嘩嘩……”,清澈的自來水流了出來。王紹青忙著把剛從樹上摘下的木瓜拿過來清洗。
隨后,記者與看守工們聊起了自來水帶來的方便。
“這個水管解決看守工生活的大問題。”看守工瘐繼亮感激地說,“像我們58歲的人啦,體力已經不行了,每天要去600米外挑水,每次挑近一百斤的兩桶水,確實有點費勁。”
另一名看守工鄭學林插話說:“光費力都不說,主要的問題是,水是田里漫出來的灑過農藥的水。這一年多來都在吃那種水,如果再繼續吃,恐怕會吃出健康問題。”
王紹青告訴記者,水管在搭接后還出了一點小問題。為了節省200米長的水管,原先把搭接口接在燈籠山車站扳道房前的水管上,不成想,那個水管是熱塑管,水在里面隔了一夜后,總是有一層像是銹一樣的東西,吃不成。前天早上我又買了兩圈水管扛了來,重新給他們接好,直到昨天下午水管里流出的水才變得清澈。
記者了解到,在沒有接好自來水管子以前,是車間干部用大塑料桶通過軌道車每月給看守點職工送兩次水,水不夠用時,看守工就去幾百米外的地方挑水。記者在看守點的簡易廚房看到,標有看守點名稱的幾個塑料桶還裝著備用水,防水管斷水給生活帶來不便。
為了證實看守工所說的稻田漫邊水,記者還來到600多米外,在王紹青的指點下,看到了看守工們以前挑水喝的田邊水池,那個取水點掩蓋在雜草下,混濁不堪,上面漂浮著一些雜草、枯枝等污物,看著都惡心,更別說喝了。
王紹青告訴記者,這次段上共購買了近4000米鋁塑水管和黑皮管,解決了昆河線K117、K139、K144、K219、K220五個看守點的吃水難題。
現在,有了自來水,看守工加巡回來,都會到水龍頭前痛痛快快地洗把臉,擦一下汗淋淋的身子,洗去加巡時走出的一身熱汗。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通訊員 張文海 記者 李映青)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