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正有計劃的組織實施讓農民脫貧致富的扶貧攻堅工作。6月13日,貴州省委副書記陳敏爾在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松桃舉行的貴州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推進會上說:貴州盤縣、施秉、興仁三縣,開陽縣禾豐鄉等66個貧困鄉鎮通過2011年度的考核驗收,率先在全國實現“減貧摘帽”。
為激勵該項工作,貴州還對3縣66鄉進行了公開獎勵。其中,盤縣獲得一次性獎勵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000萬元,施秉縣和興仁縣各獲得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000萬元獎勵,開陽縣禾豐鄉等66個鄉鎮按其貧困類別獲得對應獎勵。此外,3縣66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分別一次性各獎勵項目資金50萬元和10萬元。
貴州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按國家新的貧困標準2300元計算,涉及人數多達1149萬人,占全國總數的9.4%。
貴州省扶貧辦主任葉韜說,“減貧摘帽”的標準就是減少貧困人口,摘掉重點縣、貧困鄉帽子。核心是改變“等、靠、要”。他說,按貴州出臺的“減貧摘帽”政策,重點縣、貧困鄉摘掉帽子后,仍然享有國家和省給予的所有扶持政策。而以前,貧困地區往往因發展動力不足,依賴性嚴重,越扶貧越想保“貧困帽”。
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是貴州推進“減貧摘帽”進程的主導思想。同時還輔以省領導掛點幫扶的集團幫扶模式,實現大兵團作戰。
首批摘帽的畢節市威寧縣迤那鎮是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重點區域,全鎮人口有39639人,總面積206.35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彝、回、苗等8個民族。黨委書記李揚勝說,2011年1月13日至15日,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到該鎮指導扶貧工作,使迤那鎮迎來了“集團幫扶、整鎮推進”的歷史機遇,經過不到1年的扶貧攻堅,全鎮有勞動能力的1188戶4266人貧困人口按原貧困標準基本實現脫貧,無勞動能力的904戶1763人全部納入了低保救助。
在此同時,全鎮建立起22個專業合作社,優質烤煙基地1.2萬畝,優質馬鈴薯基地2萬畝,新發展核桃、蘋果、蔬菜等基地7000畝,中藥材基地3000畝,形成了一批產業帶動項目。
據貴州省扶貧辦主任葉韜介紹,經申請并公示,2012年度,貞豐縣、長順縣、習水縣、江口縣、松桃縣等5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被確定為“減貧摘帽”縣,貴陽市花溪區高坡鄉等76個貧困鄉鎮被確定為“減貧摘帽”鄉鎮,遵義市道真縣舊城鎮等52個貧困鄉鎮被確定為力爭實現“減貧摘帽”鄉鎮。
來源:中國日報貴州記者站(記者 楊軍)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