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祿勸縣馬鹿塘普德村委會山腳村的孫顯才,是一名地稅局稅收管理員。26年來,他利用周末和節假日,為村民義務修復、拓寬山路9條,新開小路4段近百公里、建橋4座。
祿勸縣馬鹿塘鄉普德村,是一個山高箐深的地方,村子所在地坡度達60度以上,受地形、經濟條件的限制,村里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小時候的孫顯才,就常常被爺爺帶著去修路,爺爺告訴他:“修路是我們孫家人的傳統,在抗戰的時候,家里很窮,一年四季吃不上幾餐米飯,但是你曾爺爺卻用自己家一年的米,換來地主的一棵大樹來為村里搭橋”。
2004年,孫顯才調到祿勸地稅二分局工作后,發現位于祿勸縣城南側馬豆溝,從半山腰流淌著一股甘甜、清冽的山泉,當地百姓都喜歡上山背水喝,然而由于山路狹窄、彎多坡陡,時常有人在背水的路上摔傷。于是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孫顯才就帶著鋤頭、鐵鍬又開始了修路,修路時遇到大石塊他一個人搬不動、弄不碎的時候,他就自掏腰包到勞務市場去找幾個幫工,一起上山把石頭撬出,把路鋪好。隨著物價的上漲,人力成本也不斷上升,孫顯才支付的工時費也從原先每天的30元,上升到后來的100元,這使孫顯才本不寬裕的家庭變得更加緊巴巴的,但是看到原先坎坷的道路變成坦途,孫顯才在心里感到很值得。
馬鹿塘鄉稅務所離縣城有107公里,交通閉塞,環境惡劣,每收一分稅款都要走幾十里的山路,但他毫無怨言的在鄉下工作了八年。后來到了縣城,自己沒車,他就坐公交車、騎自行車,遇到公交車不通、自行車騎不上去的情況,他就步行上門給納稅人講解稅收政策、發送宣傳資料。工作多年,從未少收過一分稅款,從未出過一次差錯,他的工作得到了所管轄的300戶管戶的肯定和好評。
近年來,孫顯才連續被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全省地稅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記者 李映青 實習生 郭麗華)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