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森林:一個浙商會長的微笑——貴州非公經濟群像之六
葉森林的背后,是一個商會的抱團。
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的時候,葉森林談性最濃的,是今年參加高考的女兒,在翻看女兒參加一個高校面試的視頻時,葉森林一臉的幸福。
已過而立之年的葉森林,對身上的一切光環逐漸看淡,在財富和社會地位之外,他更在乎親情的溫煦和社會責任。
然而,正是這種成熟的心智和心態,讓作為商會會長和多個大型企業董事長頭銜背后的葉森林,更加豐滿和立體起來。
成長
葉森林用自身的經歷,見證了貴州非公經濟的發展歷程。
原本在溫州做生意的他,來貴州屬于一次偶然。“當時是有一個朋友在貴陽做生意,空氣好,風景美,還有發展空間。”
一次偶然的考察,讓葉森林愛上了貴陽。
當然,這樣的偶然也帶著某種必然性。
高中畢業就開始從商的葉森林,雖然和朋友在溫州的小工廠辦得風生水起,但他意識到,市場空白更能成就事業。
貴州就存在這樣的市場空白。
“當時感覺貴州確實很落后,但是后來我發現,其實貴陽人的消費水平并不低,而我們,就可以在這樣的消費心理上大做文章。”在貴陽做了一次全面的調研之后,正是這一發現,促使葉森林“落戶”貴州的決心。
1993年,葉森林開始把溫州商貿引入貴州,做起了溫州傳統的服裝、皮具、化妝品等生意。
“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葉森林和廣大浙商一樣,用這句話形容當時創業的艱辛。
隨著生意做大,葉森林還加上了“晚上看黑板”,在創業中不斷總結學習。
正是有了市場的熏陶和學習的積累,葉森林也逐漸找到更大商機:“從溫州進衣服,需要增加很多物流成本,不如在貴陽建廠。”葉森林的判斷依據是,貴州當時沒有一家上檔次上規模的服裝生產企業。
1998年,葉森林創辦了自己的西服工廠,自產自銷。
后來,考慮到西服生產的特殊性和季節性等因素,葉森林將工廠業務轉為定做工裝,現已成為中國移動的六大定點廠家之一。同時,他又收購香港格森妮西服有限公司,將其與自己的西服公司合并,以香港格森妮西服董事長的身份一直走到今天。
服裝產業做到一定規模后,葉森林轉念想拓寬發展空間,2005年,他去了廣州經營超市,然而貴陽廣州兩地來回奔波的生活實在讓他吃不消,“我們不能想每個方面都做得好,這樣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兩邊都做不好”。隨即,葉森林撤回貴州一心發展。
葉森林對市場的預判總是準得驚人,在貴州旅游發展還比較滯后的時候,他就看準了貴州的旅游將會迸發活力。
“那么好的生態、山水、溶洞,那么多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發展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看到貴州的生態旅游優勢,葉森林決心投入酒店產業。
做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對葉森林來說未嘗不是一個挑戰,對此,葉森林通過獵頭公司尋求專業人才管理酒店。
當前,葉森林旗下的酒店產業包括貴陽市的林頓大酒店、悅輝酒店以及遵義森林大酒店,此外他還準備在貴州印江縣開展工業、酒店、商業地產項目。 深諳管理之道的葉森林,每天都會查看各酒店主管發來的業績報告,每月組織召開董事例會,發現業績出現波動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求管理層查找原因,對癥下藥。
或許是這份果敢睿智,或許是這份吃苦精神,又或許是心底的雄心壯志,一路上陪伴著葉森林越過崇山峻嶺,艱難險阻,最終讓他享受到貴州的獨好風景,然而他還將秉持這種難能可貴的品質,繼續自己的征程。
抱團
如今,葉森林產業涉及服裝、商貿、酒店地產、工業深加工等。
但做好這些遠遠不夠。
因為,葉森林不僅僅是自己企業的董事長,更是貴州省浙江總商會的“帶頭大哥”。
就在記者采訪的時候,有會員不斷打進電話,有的是運輸產品被扣在湖南,請求他協調湖南的浙江商會關系周旋,有的孩子讀書找學校希望用他的人脈。
“做商會不容易,看似小事,其實是大事。”葉森林說,每個會員小事的背后,都是信任,都是浙江總商會走到今天的注解。
作為當前名震天下的第一商幫,葉森林說,浙商形成品牌的背后,除了做市場的智慧,抱團也是成就浙商的另外一個秘訣。
從2003年貴州浙江企業聯合會(2005年更名為現在的貴州浙江總商會)成立之初,浙江企業便結束了在黔“單打獨斗”的日子,整合資源、共享資源、團結協作、互利共贏、抱團投資發展的理念便得到了最好的發揚和體現,而通過民主選出來的會長葉森林,也在思考如何更好的將商會搭建成浙商在黔的“橋頭堡”。
“我們就是要為浙商的企業和政府之間搭建一座有效的溝通橋梁,給商會成員以支持和幫助。”葉森林說,至今已有十個年頭,浙江商會成立的初衷一直未變。
談及十年商會會長的收獲,葉森林說得最多的就是奉獻二字,而他顯然也樂此不疲。每年三分之一的時間投入到商會,每年還要組織成員到各地進行項目考察,安排浙商接受教育培訓等,平時事無巨細,很多都是親力親為,我們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他的會長職責和盡心盡力,更是他在浙商群體中多年來積累起來的聲望和信任。
比如一個政策下來,就要打印發給會員,讓大家及時熟悉背景和走向。
葉森林說,作為一名會長,最難協調的是商會的各種利益關系,做到平衡。“既是榮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一份為3000名浙商成員謀發展的責任。
目前,為了更好地增強在黔浙商的凝聚力,浙商集團包括葉森林在內的9個股東共同出資近10億元,在金陽動工建設一座超高層的浙江大廈,大廈高150米,占地14萬平方米,預計3年內完工。“有了這座浙江大廈,就是屬于我們浙商的大家庭,作為上規模浙商企業的總部,共謀發展。”作為浙商集團董事長的葉森林說。
隨著貴州經濟發展轉型,提出三化同步發展后,葉森林和他的團隊們也在積極的思考商會會員的未來。
“貴州現在在推‘工業強省’,所以我們也要與時俱進,積極轉型,從原來的貿易逐步轉向工業發展,緊跟時代和國家政策走,讓浙商在產業上形成一個產業鏈。”葉森林說。
如今在黔的浙商,除了服裝、酒店、商業地產和金融業外,也在大量的布局工業項目,在平壩、印江、大龍、都勻等地區,都有浙商投資的科技園和工業園。
“浙江有25萬人在貴州,累計資金達1800個億,解決就業崗位60萬到80萬,利稅50個億,對貴州經濟發揮很大作用,不過我們愿意在招商引資方面繼續為政府牽線搭橋,大力推動貴州發展工業。”對于轉型之后的浙商,葉森林信心滿滿,而對于貴州今后的發展,他更加充滿期待。
責任
“浙商在貴州的成功并不僅取決于商業智慧,這里是在黔浙商的第二故鄉,我們在這里扎根,在這片土地上收獲,所以理應以一顆感恩之心回饋這片土地。”正是把貴州當成自己的第二個故鄉,葉森林說,每個融入貴州的人,都有一份責任。
葉森林說,浙江總商會就是這樣融入的。
自浙商商會成立以來,目前捐款捐物價值總額達一個億,浙商的幫扶足跡遍布獨山、雷山、晴隆、惠水、望謨等地區。
“前段時間商會剛去了惠水做慈善活動,我今年剛也給貴州慈善總會捐了20萬,去年望謨水災我個人就捐了35萬,其實很多人都在主動做善事,只是很多人都不說,真愛無需張揚,他們都在行動。”葉森林說。
當然,在幫扶中,葉森林更愿意引導人們從根本上去思考問題。
“對于有勞動能力的年輕人,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讓他們去工作,以實現他們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我們鼓勵有想法的員工自己創業,我們愿意幫助有激情和夢想的年輕人就業。”在葉森林看來,“授人以漁”更是他喜歡做的工作。
但最讓葉森林感興趣的,還是有關非公經濟的見解。
“我現在到溫州都感覺像去出差了,飛機降落到貴陽才覺得是到家了”,葉森林如此感慨道。
貴州對于葉森林來說已然一個不可割舍的溫暖故鄉了,他回憶到自己初來貴州的感受,坦言貴州和沿海確實有很大不同,最大區別就是觀念。近年來,貴州的發展有目共睹,尤其是隨著今年國發2號文件的下達,中央對貴州經濟的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在這樣的政策環境大背景下,談到貴州非公經濟,葉森林激動地說:“貴州的非公經濟不僅要發展,還一定要飛速發展”。
推動貴州經濟騰飛不僅是從一位企業家的角度去衡量,同時也是葉森林作為連續兩屆(第九、第十)省政協委員的關切。
以前談及貴州,貧窮似乎是一個永不退色的標簽。然而現在的貴州正面臨著自身發展的關鍵臨界點,繼今年全省實現存款余額突破萬億元之后,GDP將很快突破萬億元大關,此時此刻,貴州迎來的是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大機遇,對于葉森林這樣一位成功的非公經濟企業家,現在的貴州相較于沿海地區,有著明顯的優勢。貴州發展起步晚,也正是這點使得貴州具有很大發展空間,今后5年就是貴州騰飛的最好機會。
縱橫商界數十年的葉森林當然也看準了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他打算今后將產業觸角延伸到到金融領域,成立投融資擔保公司。這就是一位商人對市場的天生敏銳度,“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浙商”正是對浙商的精辟描述。
貴州非公經濟的發展若是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樣也寸步難行。對此,葉森林道出了自己的心聲,“貴州的整體發展要學會因地制宜,避免重復性建設,工業強的地方要加強產業鏈延伸,而適合旅游文化發展的地方,一定要加強保護,比如黔東南,絕對的貴州未來的特色資源。”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政府政策要狠抓落實,加大力度招商引資的同時,安商實則比招商更重要。
正是懷揣著一顆熱愛貴州的心,一份憂思貴州發展道路的關切,葉森林才會有這般懇切的感觸。機遇與挑戰并存,今后葉森林也仍舊將那份敢為人先的堅韌延續下去,伴隨著貴州騰飛的腳步不斷成長壯大。
然而最令人感動的不是采訪本身。在臨近尾聲,談到正在參加高考的女兒時,葉森林突然來了興致,一邊翻看女兒參加一個高校面試的視頻,一邊微笑著。(記者 蘇江元 實習記者 李珺 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