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上,參觀者可以品嘗到各地的佳釀,也可以品嘗到這些酒帶來的不同的民族文化。
貴州大學教授王仕佐說,貴州省的少數民族對該省的酒產業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教授的研究表明,仡佬族的傳統酒文化對名酒茅臺的出現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
中國名酒茅臺是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白蘭地齊名的世界三大蒸餾酒之一。茅臺酒以發源地茅臺鎮命名,其酒質晶亮透、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
王教授的研究發現,仡佬族的祖先早在幾千年前就生活在茅臺鎮那個地方。在當時,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是相當適合釀酒的,正是因為這樣,才催生出了濃厚的酒文化。
王教授解釋說,“茅臺鎮三面環山,這天然的“籠子”產生合適的濕度和溫度,使茅臺鎮成為釀酒的理想場所。正是因為當地獨特的氣候才造就了茅臺酒這樣獨一無二的醬香酒。”
茅臺酒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用小麥制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奇特工藝,這是茅臺酒作風奇特、品質優良的主要原因。釀制茅臺酒要經過兩次加生沙(生糧)、八次發酵、九次蒸餾,生產周期長達八、九個月,再存儲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后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協調醇香,綿軟柔和,方準裝瓶出廠,全體生產進程近五年之久。
王教授相信茅臺酒的釀造技術是仡佬族的祖先們經歷一代代的改良而流傳下來的。
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表示茅臺酒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
他說,根據歷史記載,早在公元前135年,漢朝使臣唐盟(音)在古屬地(今天的茅臺鎮)喝到這種醬香酒,并將它帶回去獻給漢武帝,自此,這種讓漢武帝稱為“甘美之”的醬香酒被認為是貴州對皇室的進貢。
自從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毛澤東在國宴上向他介紹了茅臺酒以后,茅臺酒就開始流行起來了。尼克松的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就曾對鄧小平說,“足夠的茅臺能讓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
當然,貴州的其他名酒也有屬于它們自己的文化故事。釀酒人不同,釀造出的酒也有著不同的類型,像貴州雄正酒業的佬土世家和貴州龍城酒業的龍酒的來源就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仡佬族和布依族。
布依族生活在一個自然優美的環境里,他們喜歡喝自制的米酒和苞谷酒。
雄正酒業的董事長張再彬說,“布依族有全村人一起接待客人的習俗。當某一家迎來了客人,客人會被邀請到所有村人家喝酒。”
貴州醇是貴州另一個著名的酒品牌,它原產于布依族的另一個聚居地興義。貴州醇以酒體清澈透亮、味醇綿甘爽、濃香馥郁、酒度低而不淡聞名于世。
盡管貴州醇很成功,但是布依族人并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他們最近又開發了一款名為“奇香酒”的新品種。
青酒是貴州省的另一個著名品牌,它起源于貴州的黔東南苗族自治州。苗族人有一百多個節日,其中最有名的是“牯藏節”、“蘆笙節”、“姊妹節”。
青酒是苗族人慶祝節日必不可少的酒。這種低度糯米酒是苗族人一代代儲存下來的,它常常被用來接待客人,這一切都體現出苗族人的淳樸和熱情。
王教授說,貴州酒業正以越來越受歡迎的茅臺為首,逐步形成該省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創新精神。英文原文見中國日報9月10日18版
http://www.yuzhongnet.com/m/guizhou/2012-09/10/content_15746692.htm
(記者 謝芳 蘇江元 實習記者曾君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