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山好水釀好酒。建成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產基地是貴州的發展目標。
傳統和新興工業領域上的技術創新和提升成為了貴州省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今年上半年,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4%,增速位居全國第二,全省經濟社會呈現出“增長穩定、投資增加、調整加快、活力增強、民生改善”的發展態勢。
經濟的繁榮使得生活在貴州這片綠色土地上的人民享受著更加愜意的生活。據貴州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貴州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均增長18%以上。
地處云貴高原的貴州省,擁有豐富的自然、文化和環境資源。貴州是中國四大中藥材產區之一,包括林業、木材業在內的天然產業為蓬勃發展的中藥材產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優勢,此外貴州的礦產資源儲量十分豐富,汞、鋁、磷、煤、銻礦產資源在全國的優勢地位突出,在業內人士中有“五朵金花”的美譽。
根據自身的情況,貴州當地政府決定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通過發展先進技術來提升如煤礦等產業的發展。保持經濟繁榮和綠色生態之間的穩定和諧,這是貴州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的主旋律之一。六盤水市一直將煤炭產業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來進行規劃和發展。自2000年后,通過關閉整合等措施,六盤水的煤炭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盡管煤礦數量呈下降趨勢,但是卻極大程度地提高了產能和產量。。
“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六盤水的煤炭產業應該追求更高更大的發展。而現在就是我們實踐這一目標的關鍵時刻。”六盤水市市委書記王曉光說道。
一系列旨在延伸產業鏈的相關政策的出臺,使得貴州的煤炭產業從傳統的制造業逐步向更加具有競爭力和市場價值的產品深加工業轉變,在煤炭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的同時,六盤水的煤炭產業又再次瞄準了一個新方向——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致力于把煤炭產業做大做強做深。從過去單純的原煤輸出到煤焦,再到煤化工產品,向著煤炭產業的高端領域進軍。
不僅僅是煤炭產業,在其他諸如生物制藥、能源、高新材料發展、保險業和旅游業等新興行業領域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也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在貴陽,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貴陽市烏當區已告別落后的鄉鎮企業發展模式,逐步形成了以“生物制藥、綠色食品、高端裝備制造”為主導的新型工業園區。目前,工業園區已有27家企業被重新認定為貴州省高新技術企業,擁有7家上市公司,是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和上市公司聚集度最高的工業園區。
除此以外,技術的創新也幫助其他新興產業在尋求發展的過程中找到一條更加有效和適合生態發展的道路。從一個普通的磷化工廠逐漸成為在業內具有國際影響力,首屈一指的領軍企業,貴州甕福集團就是一個成功將先進技術轉化為市場競爭力的成功例子。
通過與清華大學、四川大學、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等15家單位組成磷化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甕福探索出一條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的獨有模式。近年來,甕福平均每年投入約3億元進行科研,預計“十二五”期末,甕福磷石膏資源化利用率將達世界最高水平。在世界范圍內第一次實現從海相沉積型磷礦石中回收碘資源,使我國碘產量大幅增長。
貴州當地政府明確指出要將產業優化和技術創新作為發展的首要要素來抓,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制度來完善這一過程。
民營企業的發展,是貴州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今年上半年,貴州省完成民間投資1648.6億元,同比增長69.8%,民營經濟對全省地稅收入貢獻率達到61.4%。
在投資持續增長的鼓勵下,貴州省社會消費熱勁高漲,上半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20.75億元,同比增長16%。
隨著更多私營企業的入駐和貴州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貴州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了20萬人,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3%。 據初步統計,這一數字將在今年年底達到33萬人。
除此以外,經濟的發展也給當地政府開展社會福利項目的建設提供了保障。今年以來,貴州省啟動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省級財政統籌安排資金12億元,各市州、縣亦配套相應資金,規劃并開工建設移民安置點145個,從石山區、深山區、高寒山區搬遷移民10.13萬人;實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65個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417萬農民學生;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參保人數1025.5萬人,60周歲以上老人參保率達到95%;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3萬戶。
英文原文見中國日報10月12日6版
http://www.yuzhongnet.com/m/guizhou/2012-10/12/content_15812758.htm
(記者 楊軍 鄭金冉 趙凱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