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受理各類環保一審、二審案件593件(一審528件,二審65件),審結583件,未結10件,結案率達98.31%。這是貴陽市環保兩庭自2007年成立五年來交出的成績單。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李軍說,貴陽將在認真總結環保法庭的基礎上,謀劃用法制的方式保障生態文明建設。
作為中國環保法庭“第一庭”,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環境保護審判庭和清鎮市人民法院環境保護庭已正式成立五年來,審判的案件也創下了很多國內的第一。如貴陽環保“兩庭”判決的“福海生態園”案,這被認為是1997年刑法修訂以來中國最為嚴厲的刑事制裁破壞資源保護犯罪的案件。“福海生態園”案的被告羅忠福因犯非法占用農用地罪、濫伐林木罪,而被終審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羅曾是中國內地首富。
在盜伐、濫伐林木的輕微犯罪刑事案件的審判中,貴陽環保“兩庭”做了創新,提出了刑事處懲、經濟處懲和修復生態“三管齊下”,使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得到同時追究的創新司法方法。有效預防震懾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促進破壞環境罪犯案件大幅度下降。2012年1至10月與2008年同期相比,兩庭受理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9.68%、執行案件同比下降44.44%、民事案件同比上升25%、行政訴訟和行政非訴執行案件同比上升514.29%。
貴陽作為首個嘗試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省會城市,從2007年開始,貴陽以保護中心城區數百萬居民的“三口水缸”,即“兩湖一庫”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的水質為契機,成立了貴陽市環保兩庭。
“環保法庭對貴陽市的生態文明建設已做出了初步的探索,未來貴陽市環保兩庭將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繼續探索、創新。”李軍在充分肯定環保兩庭為貴陽環保做出貢獻的同時,也透露貴陽將在總結環保兩庭做法的基礎上,探討用法律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和推進的可行性。據了解,貴陽正在布局國內首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性法規《貴陽市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條例》的修訂,增強生態補償、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等相關制度執行的剛性約束。
(記者 蘇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