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天祝藏族自治縣打柴溝鎮,眼前馬牙雪山堆瓊壘玉,周邊草原、農田一片蒼涼。沿溝依川,一排排整齊的日光溫室,在陽光照耀下分外奪目,走進溫室,春意盎然。
技術突破高海拔區種植果蔬
在上河東村村民宋繼發的日光溫室里,一株株西葫蘆生機勃勃,寬大的綠葉間或盛開著嬌艷的黃花,或掛著一顆顆西葫蘆,有的剛長出手指長,有的已豐碩成熟。“去年10月份定植的苗子,11月底就開始上市了,每隔一天采摘西葫蘆,一直能摘到今年5月。”宋繼發高興地說:“我是頭一年種溫室蔬菜,一開始心里沒底,沒想到西葫蘆長得這么好,我已賣了2000多元了。”
天祝縣處于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匯地帶,海拔在2040米至4874米之間,由于高寒、高海拔,以前當地消費的蔬菜全是從涼州、永登等地運來的。近年來,經過農業科技人員技術攻關,海拔2000米到2800米的日光溫室試驗成功,全縣設施農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日光溫室種植品種已由過去單一葉菜類蔬菜向人參果、紅提葡萄、食用菌等精細特色果蔬產品發展,全縣已建成設施農業5.65萬畝,除了供給本地市場,大部分銷往外地,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政府扶持開辟農民增收新路
在打柴溝鎮火石溝村,一座座日光溫室鱗次櫛比。村民張永燁輕輕一按電鈕,溫室卷簾機“聽話”地自動升起。他說,“以前的草簾子,升一次得花兩個多小時,如今有了卷簾機,就省事兒多了。”他介紹,在政府扶持下,農民建棚不但享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還享受縣里的卷簾機和保溫被補貼3000元,同時縣林業局還免費提供紅提葡萄苗子。
在好政策的鼓勵下,張永燁一口氣建了3座日光溫室種植紅提葡萄。張永燁給記者扳著指頭計算:“1座溫室里的紅提葡萄已進入盛果期,2011年純收入2萬多元。去年產量降低,純收入也有1萬多元,是種小麥收入的1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