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飯店門臉看上去簡潔樸素。
菜品看著一般,但是味道很正。
硬菜不少。
快樂的假期似乎總是短暫的,過年七天樂已經進入到第六天。過了農歷正月初五,大部分店鋪都開始開張營業,很多過年期間的規矩和禁忌也都基本結束。我們一家三口今天也安排了外出活動,到不遠的另一家村子去吃大席,如果你想了解東北農村現在吃席有啥變化,那么和我們一起去瞧一瞧吧。
我婆婆家所在的村子與另一個村子有10里遠,不過兩村子間的道路很平坦,僅開了10多分鐘就到了吃席地點。我小時候也常常跟著媽媽去農村吃席,那時候農民手里沒啥錢,所以這種宴會的酒席一般選在自家院落舉辦,在空地上搭建起帳篷,里面擺放幾張桌子,帳篷旁邊搭起大灶臺,飯菜出鍋馬上端上桌,親友冒著嚴寒圍坐著吃席。每當吃到最后,總會有人將剩下的飯菜打包回家。
而如今村里都經營起了飯店,我們到的這家飯店門臉看上去簡潔樸素,和城里家常菜飯館的規模差不多,里面安了3個火爐,加上飯菜的熱氣,走進去還挺暖和的。農村開席還是像我小時候那么早,8點開始坐席,我們10點半時趕到,當時已有一撥人吃完離開。
這次吃席最贊的還是菜品,種類多且味道正,近40公分長的大鯉魚,肉質鮮嫩細膩的燒雞,炸得外酥里嫩的大蝦,細數起來,差不多有20道菜。大家都沒怎么吃,畢竟過節期間油水大,誰家餐桌都少不了幾道“硬菜”。自從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去年年初做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批示以來,吃不了打包也成為了一種新風尚。所以在吃席臨近結束時,幾位親友將幾乎沒吃的雞和魚打包帶回家,他們可沒有像我小時候的羞愧感。
其實這一餐也算是親友即將返回工作崗位前的大聚會,之后大部分人將奔赴大城市打工。他們有些是光著屁股長大的,所以見面后總是有說不完的知心嗑。小朋友關注的不是吃,而是聚在一起玩游戲,或者等他們長大后,也會像我一樣懷念兒時今日的聚會。
(中國日報網 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