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聯合早報》北京特派員韓詠紅3月10日報道稱,今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突出強調,政府要維持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而現實的數據則顯示,過去一年里中國分配不公問題突出,職工收入分配權益遭侵害的現象比之前更嚴重。
中華全國總工會去年進行的一個專項調查,總結出中國低收入職工比例大,收入差距過大,侵犯勞動報酬權益問題突出,勞動爭議案增多等問題。超過六成職工(61%)認為普通勞動者收入過低是當前最大的不公平。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成員、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張世平昨天在政協全體會議上發言,介紹調查成果時說,中國的低收入職工主要集中在一線和農民工群體,被調查的職工月均工資2152元,是城鎮在崗職工月均工資88%。
調查并發現,2009年高達14.4%的職工被拖欠工資,較2007年高出10.3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被認為具有公共福利性質,能優先照顧低收入群體需要的社保制度,反而導致利益流向城鎮居民或既得利益群體。
張世平昨天說,社保制度再分配“逆向調節”問題突出。由于社保強制性不足,城鎮就業人員中,約六成參加養老、醫療保險。農民工參加養老、醫療保險比例卻不足20%和31%。央企占據了90%以上企業年金市場,通過補充保險進一步拉大二次分配差距。
再者,工資增長低于經濟增長的情況,也造成國家經濟愈好,物價房價上漲,部分職工實際生活水平卻下降的情況。
美國之音記者張楠3月9日報道稱,全工總保障工作部部長鄒震星期二承認,現在普通職工的收入水平偏低,增長相對緩慢,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格局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收入差距拉大。“如果不能盡快解決的話……它也是不利于我們社會的科學發展、不利于我們的和諧穩定。”
***職工收入作為政府與國企考核指標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最近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進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鄒震建議,把溫總理的要求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去,“并且呢,要把它作為各級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的重要的考核目標。同時呢,我們認為,在國有企業,也應該建立高級管理人員和普通職工工資收入的增長相掛鉤這么一種機制,也就是說呢,把企業職工工資也作為考核企業領導人的重要指標之一。”
鄒震認為,企業應該建立“三個機制”,那就是,職工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工資支付的保障機制和工資的集體協商機制。
***工資集體協商正在全國推廣
在歐美國家,工資集體談判是企業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全工總副主席張鳴起說,在中國,深圳已經率先行動,其經驗正逐步向全國推廣。“即使是在去年國際金融危機比較肆虐的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工資集體協商還是比上一年增加了10%。我們要繼續地推動這項工作。全面鋪開,這個時間表,我還真不好說。”
***代表建議設立保證金防止欠薪
全工總調查的另外一個發現是,侵犯勞動報酬權益的問題突出,勞動爭議案增多。對于解決“欠薪”問題,來自廣東的農民工人大代表胡小燕提出建議:“希望國家能夠出臺一些(政策),比如說,某一個老板在這里投資,他能夠交10%到15%的保證金,政府能夠控管的。這樣的話,假設某一天,這個老板潛逃之后,就不用這些打工者在這里耗那么多時間要等到拍賣之后才可以得到解決。”
全工總則認為,應盡快出臺《工資條例》,并建議全國人大對刑法進行修訂,增加“欠薪罪”,明確對欠薪逃匿等惡劣行為追究刑事責任。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輯:段若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