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臨床科研機制
鐘南山接受采訪時呼吁,建立臨床科研機制,“臨床醫生積極性一上來,很快就可以搞很多研究,可以造福很多群眾。”
鼓勵發展民營醫院
最近廣東省重新啟動了三甲醫院的評審,有4家區縣級醫院首次獲評三甲,還產生全省首家三甲民營醫院。鐘南山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走新路的表現”。
鐘南山說,過去三甲醫院扎堆在大城市,基層群眾看病不方便。現在縣級醫院也能評上三甲,是一個很大的突破,既能促進醫院硬件和管理的提升,還可以促動當地政府加大投入,把醫院辦好,方便群眾看病。
鐘南山認為,鼓勵發展民營醫院,可以與公立醫院展開競爭,促進醫療水平和服務的提升,多種渠道緩解看病難。
談護士外流:
廣州日報報道很好
鐘南山高度關注本報持續報道的護士外流問題,“這個問題存在很長時間了,廣州日報報道這個情況很好。”
護士太累了 待遇跟不上
他說:“我們的ICU有一兩位最優秀的護士已經改行了。都是非典期間搶救病人最多的,但真的是太累了,而且待遇跟不上,對她們勞動的肯定與尊重也沒有相應提高。”
鐘南山說,病人康復,三成靠醫生,七成靠護士。“我們成功搶救了汕尾的一位孕婦,甲流很嚴重,當時只能將孩子剖腹產出來。護士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一天到晚盯著,全力以赴。現在媽媽和孩子已經出院了。”他介紹,在亞運會期間,亞運村每天有300多人門診,沒有一例投訴醫護人員。
“下班再死”新聞不是主流
對于汕頭一位醫護人員微博上說“半夜收尸太冷,您等我下班再死”的新聞,鐘南山說,他相信這位女醫護人員并不是有心的,“從側面說明當時她非常疲勞了”。他認為,問題是有,但不是主流。“最關鍵的時候,非典、甲流、地震,醫護人員沒有任何退縮。醫護人員的形象不能只靠災害才樹立起來,更不能災難時大家叫‘白衣天使’,過了災難就變成‘白衣狼’了!”
鐘南山認為,從護士外流的情況說明了很多共性問題,“廣義上講是對技術勞動者的尊重問題,狹義上講是對醫護人員的尊重和認可問題。”
談醫療改革:重點提高縣級醫院管理水平
鐘南山認為,應該重點提高縣級醫院管理水平,這是解決看病貴和看病難的很基礎的環節。他說,全國9000多家縣級醫院,可以覆蓋9億多人。縣級醫院比較分散,現在除了硬件不足以外,很重要的一個是管理的能力不足。過去談得多的是縣級醫院的投資,還有縣級醫院的醫護人員提高業務水平。
他說,今年除了對縣級醫院加強設備投入,加強業務人員的培養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縣級醫院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不同,醫院會差很遠。
來源:廣州日報(陳翔、王飛、趙琳琳、柳建云)編輯:孫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