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繪(人民圖片)
從股級到科級,從數千萬到數億元……近年來個別基層政府工作人員高額貪腐案件的不斷發生,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對這一“小官大貪”現象,該引起怎樣的警醒?社會在追問,代表委員也在思考。
這是一組讓人難以接受的真實記錄:原遼寧撫順國土局順城分局局長羅亞平斂財6000余萬元;原山西蒲縣煤炭局黨總支書記郝鵬俊財產近3億元、有38處房產;今年2月剛剛案發的貧困縣江西省鄱陽縣財政局一名股級干部,“輕松”套走了相當于該縣去年財政收入四分之一的基建資金……
全國人大代表姜仕等人認為,在人們的慣性思維里,一提起數額巨大的貪污腐敗,總是與那些位高權重的官員聯系起來。但近年來顯露出的“職位低卻權力大”“不是官卻有實權”“不管審批就管錢”等現象,以及小官瘋狂斂財、“小官大貪”頻發問題,反映出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一些反腐倡廉制度執行得還不夠有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認真治理政府工作人員以權謀私和瀆職侵權問題,針對工程建設、土地使用權出讓和礦產資源開發、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存在的問題,加大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工作力度。
人們期待著,繼續加強對關鍵領域、重點行業部門的約束和監督,讓監管真正成為防微杜漸的利器,堅決遏制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勢頭。只有如此,“小官大貪”現象才能漸行漸遠。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馮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