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諶強 制圖:郭紅松
發揮文化塑造“國魂民風”的功能
【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文化對民族和國家的影響更深刻、更久遠。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文化需求,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革命紀念館要有真文獻
國家一級美術師楊力舟委員:革命遺址是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現在許多紅色旅游區片面重視修建紀念館、紀念碑或雕像,而忽略了文物陳列的重要性,實體文物缺乏,有限的圖片、影像資料質量不高,達不到感人效果。建議暫時不要急于大興土木蓋場館,而是先要盡力征集展品;中央及省市的檔案館和文獻部門應大力支援地方,以征集高質量展品,再現歷史場景,達到讓觀眾學習歷史、受到教育的效果。
紅色文化要有新意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毛新宇委員:在文化多元的時代,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對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意義重大。今年是建黨九十周年,我計劃為奶奶楊開慧拍一部電視劇。奶奶犧牲已經81年了,怎樣讓作品既有吸引力,又有新意,避免說教,是我最為關注的。(記者趙達整理)
讓文化創新“帶”轉型
陜西省銅川市市委書記馮新柱代表:應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突破口,通過不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加快轉型發展非資源型產業,以文化創新帶動城市轉型。
讓老區文化“活”起來
湖北省黃岡市市長劉雪榮代表:中央關于發展紅色旅游等重大決策,對促進老區的經濟建設發揮了重大作用。黃岡市把大力加強文化建設作為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興建和改造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等一批標志性文化工程,專項投入黃梅戲創作,組織開展免費“請市民看戲”活動,增強文化影響力。
用優秀文化“養”正氣
民進中央副主席張帆委員:不少年輕人對于優秀的傳統文化缺乏足夠的了解,對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缺少深刻體會和身體力行的實踐。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克服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不足,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文化對于培養年輕一代的重要作用,把文化的教育功能充分發掘出來。(記者梁若冰整理)
讓公共文化服務的陽光普照基層
【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增強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和服務能力,重點加強中西部地區和城鄉基層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急需科學指導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黃小同委員:當前,廣大農民對基層文化建設有需求、有激情、也有想法。而基層文化建設最急需的,就是政府的指導和扶持。在農村基層文化建設中要力戒形式主義,因地制宜,節約辦事。比如在中西部、邊遠山區農村,可以把基層文化活動場所的建設和基層黨組織的活動場所建設結合起來。要真正把目光投向基層,制定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方案,對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給予科學指導。(記者戶華為整理)
公共文化服務盡可能向下延伸
民盟寧夏區委主委安純人委員:西部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還處在起步、培養階段,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更是薄弱落后。應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根據當地人口分布、區域面積、經濟狀況等因素科學布局,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實現“普遍、均等、公益”目標。應盡可能將服務觸角向下延伸,進而實現資源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