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前段時間金霉素眼膏一度斷貨,聽說最近好不容易恢復生產,其實臨床上許多廉價經典藥物正在或者已經消失。”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副所長蔣華良說,“這個危險現象給診療帶來了不便,更給患者增加了經濟負擔。”
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呼吁,應該建立有效機制保護廉價經典藥物的生產使用,作為解決看病貴痼疾的重要手段。
廉價老藥“退市”令人憂慮
“會上我遇到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梁曉聲,他也在苦苦尋覓金霉素眼膏。”蔣華良委員告訴記者,“這一支小小的藥膏不到1元錢,用途、效果都非常好。這樣的藥,不能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
蔣華良委員介紹說,近年來,一批醫療必需且價格低廉的常用藥緊缺、斷檔現象日益嚴重。“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2003年就曾調查發現,當時被調查的1500多種基本藥物中,近500種在北京市場無從尋覓,這近500種基本藥物中,近三分之一在全國已沒有廠家愿意生產。這種現象在其他地區也相當普遍,且廉價經典藥物退市的勢頭這些年一直沒有被有效遏制。”
“我們做醫生的都知道,許多老藥在臨床上發揮著重要的主力軍作用,這些藥品經過了數十年的考驗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且相當安全,其中有的藥物可能會調整給藥途徑、副作用更小、劑型有所變化,但是基本功效都是一致的。”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院長賈偉平說,“如果老藥紛紛消失,醫生在工作中會感覺非常棘手,病人的治療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蔣偉良委員說,廉價藥消失,醫生不得不用高價藥代替,成為醫藥費用攀升的因素之一。“現在像青霉素、鏈霉素、紅霉素都很少用了,被頭孢類藥物代替,價格上漲動輒數十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