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兩會現場)見證民主開放展現坦誠自信——兩會記者會回眸
3月的北京,春意漸濃。3000多名中外記者云集于此,報道中國兩會的盛況。十余天里,人大和政協會議組織了近30場新聞發布會和記者會,向中外記者打開了民主開放、坦誠自信之窗。
國家大政方針,百姓衣食住行,都是記者會的話題。面對中外記者“犀利”的提問,接受采訪的各方嘉賓認真傾聽、坦誠作答,充分展現出兩會民主、團結、求實、奮進的風貌。
直擊熱點難點,回應媒體關注
“今年兩會記者會的一個特點,就是緊扣大會進程,選擇社會關注度高、內容重要的熱點來設置主題”,兩會新聞中心主任何紹仁表示。
截至3月13日晚,記者會中,涉及的熱點問題十分廣泛,既包括“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和完善等重大主題,也涵蓋保障房建設、醫改、物價、招工難、食品安全等民生熱點,還涉及海外媒體高度關注的貿易順差、人民幣匯率、國防費預算、外資并購審查、稀土政策……
中國國防費預算,一直受到海外媒體的關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發言人李肇星在回答路透社記者提問時仔細解讀中國國防費預算的構成,用詳盡的數據證明了中國國防費是透明的。
印度報業托拉斯記者追問有關國防費預算增加是否會給鄰國帶來更大壓力。
李肇星用一連串事實為印度記者解疑釋惑,表示“中印人民的友誼是任何力量也挑撥不了的,中印人民友誼的潮流不可阻擋。”
“唯有人民利益為大,我們的醫改一定要使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孫志剛9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的鄭重承諾。
孫志剛直言:“要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回歸到公益性,而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使醫生回歸到治病防病的角色,而不是推銷藥品的商人;使藥品回歸到治病的功能,而不是賺錢的工具”。
“這樣的記者會有意義,真正回應了媒體的關注。”《中國日報》記者單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