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小商人吳劍鋒表示他的公司可能會停止對歐洲的陶瓷出口。
吳先生的公司是宏宇陶瓷,去年向歐洲銷售了價值三百萬美元的產品,約占其總營業額的10%。但是,歐盟3月份強行大幅度提高了對中國瓷磚的進口稅,從原來的5%提高到73%,迫使這家位于廣東省佛山市的公司尋求其他市場。吳先生表示:“我們放棄歐洲市場是因為進口稅遠遠超出了我們能承受的范圍。”
商務部表示,許多中國公司已經成為各種貿易保護措施的受害者。去年,歐盟發起了11次對中國商品的調查,比2009年提高了60%。
吳先生認為:“歐盟對我們傾銷的指控并不真實,也不公平。我們的價格優勢來自于勞動力和物流方面的低成本。”
“他們覺得對中國陶瓷征收高額進口稅,是對本國制造商的保護。但是他們的瓷磚經銷商和消費者呢?其實這對他們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5月份,歐盟還提高了對中國光面紙的稅收,這次反傾銷裁定可能高達47.1%。
最近還有對中國傳統中草藥產品制造商的抵制行動。從今年4月份開始,中國公司必須獲得許可證后才可以在歐洲銷售自己的產品,但是至今還沒有一家公司獲得批準。
據一位行業內部人士(某歐洲中醫學院主席)透露,這一法律是歐洲大型藥物公司對政府的游說結果。“現在中國醫藥公司需要支付高額的注冊費用才能進入歐洲市場,如果他們支付不起,那些大型公司就會獲得更大的市場。”
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局長周曉燕表示,歐洲對中國貿易保護勢頭有所增強。
她說:“我們看到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越來越多,特別是像鋼鐵、鞋、鋁和玩具這樣的制造業。”
中國公司需要增強對這些行為的敏感度,因為有時候會產生連鎖反映。如果美國開始對某種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那么歐盟或者其他地區也會緊隨其步伐。
來源:中國日報網(中國日報記者 顏一頎 柴華)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