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32歲時,他砸開了黎苗山寨教學點石板房門上生銹的鎖;18年后,他依舊在這里堅守。作為民族教學點復式班的老師,他每堂課要教三個年級的孩子。這種高強度的教學任務沒有將他壓垮,反而將他錘煉打造成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大山的孩子讓他留了下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支撐他將這副擔子一挑到底。今天,透過這些感人至深的事跡,讓我們來認識在光明日報和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系列公益活動中獲獎的海南屯昌茅石鋪民族教學點教師李修雄。
“瑞金城外有個小村子叫沙洲坎……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7月29日,瑯瑯的讀書聲從海南屯昌茅石鋪的民族教學點傳出,在教學點中唯一一間石板房里,端坐著二十幾個“大”學生,只見他們眼里閃爍著淚花,飽含深情地反復朗讀著這段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文。原來,趁暑假,這些從教學點走出去的學生,他們相約要以重溫小學課堂的形式來感謝自己的恩師——在這里堅守18年的李修雄老師。

海南屯昌鄉村教師李修雄
這生銹的鎖,我砸了!
李修雄是屯昌人。那一年他高中畢業本來順順當當地考取了大學,可因為家里實在太窮,只好放棄了。1993年他聽村里人說,屯昌黎苗山寨的孩子上不了學,因為那里沒老師。李修雄心動了,這天,他自己爬上山,找到了茅石鋪教學點。教學點其實就是在山坳中蓋了間石板房。正當李修雄對著這間石板房發愣時,呼啦一下不知從哪兒冒出一群孩子,把李修雄往那石板房門前拽,他們指著門上一把生銹的大鎖嚷嚷著,孩子們說苗語,李修雄一句也聽不懂。見他詫異,一個小男孩握著鐵棍子沖著鎖頭就砸了過去,這下他明白了,接過鐵棍子,“咣咣”兩下就把那生銹的鎖頭砸了下來。孩子們歡呼雀躍,一下子沖進了屋里,李修雄情不自禁地和孩子們一起扶起了東倒西歪的破爛桌椅。
“這生銹的鎖,我砸了。這教學點我干了!”面對負責教學點的烏坡鎮中心小學校長,李修雄給自己下了軍令狀。那一年他32歲。
按照鄉里規定,茅石鋪民族教學點招的是一年級至三年級的6歲至10歲的孩子,孩子四年級就可以去鎮中心小學住校讀書了。這就決定了李修雄招的是復式班,他本人是復式教師,也就是說,他要在一個課堂里,一節課中為三個年級的孩子上課。然而,這種高難度又高強度的教學任務不但沒壓垮難倒他,反而將他錘煉打造成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