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如何教孩子“學雷鋒”?
今年是雷鋒同志逝世50周年,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也馬上到了,家長和孩子們卻并沒有太在意這個日子的臨近。記者采訪發現,孩子們對雷鋒知之甚少,只知道是助人為樂的“標桿”;家長仍然會唱“學習雷鋒好榜樣”,但卻不再向自己的下一代“傳授”。如何讓雷鋒深入“00后”孩子心中,還需家長和教師合力,在與時俱進中詮釋“雷鋒精神”。
孩子因道德困惑:學雷鋒要“看情況”
隨著雷鋒紀念日的到來,一年一度組織小學生到社區、公園、敬老院等做好人好事的活動在全國很多小學開始策劃開來,學校里也將以開“學雷鋒主題班會”“講雷鋒故事”等活動讓孩子們感受“雷鋒精神”。近日,記者從走訪的小學生中了解到,他們對雷鋒并不陌生,但覺得在新時期學雷鋒要“看情況”。
20日下午,在太原市一所小學門口,五年級的劉海靜放學后就在人海中找尋爸爸的身影,父親急忙走上前,幫她背起手中的書包。劉海靜說,每年學雷鋒紀念日,學校廣播里就會唱“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曲,然后宣傳他的一些事跡,所以雷鋒對她來說并不陌生。但她對學雷鋒卻有自己的看法。
“比如說同學之間借個筆啊什么的,當然可以借,但如果在大街上,一位陌生老太太摔倒了,誰又會去扶她?萬一被訛上怎么辦?”劉海靜說,“一打開電腦,網上就有很多這方面的報道,不看都不行。”
劉海靜說,她們的思想品德課由數學老師兼代著,有時候根本就不上,大家都在做數學題,老師更沒有講過要怎樣學習雷鋒精神。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與劉海靜持有相同觀點的孩子不在少數。同樣上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李向凱告訴記者,大人們經常告訴他們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說話,所以不但幫助陌生人的時候有些害怕,就是被陌生人幫助,有時候也會不踏實。
“老師也會鼓勵我們去做一些好事,比如暑假時候我們給孤殘兒童捐過款,送過玩具,還會不定時地去看望他們,但都是和同學們一起去的。”李向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