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80后無償做網頁 力撐香港特色小店

這些零食是四名80后Alex(左起)、阿寧、Riceball與David的童年回憶,但售賣這些零食的士多買少見少,他們都希望透過“香港小鋪”網站,讓市民知道仍有選擇權
據香港明報報道,近月有一群80后青年,當中有朋友也有素未謀面的網民,連手設立“香港小鋪”網頁,將港九新界特色小店結集成數據庫,并計劃發展成手機應用程序(App),喚醒港人反思城市單一化,也讓本土小店有立足的空間。
同出生于1980年代的4名“香港小鋪”發起人,受訪時談及童年時的零食,眼鏡糖、沙嗲魚串、唧唧冰等,不禁勾起美好回憶。但隨著傳統士多逐漸消失,這些零食也買少見少,“搞手”之一Alex說:“較我們年輕的90后,更沒有可能知道小店存在,其實應該保留這些傳統特色。”
Alex表示,小時居于大埔的村屋,區內有辦館、糧油雜貨店、五金鋪,各富特色,但時至今日,已變成一個又一個連鎖店林立的復制商場。他的友人Riceball亦說,曾經在圣誕派對交換禮物面對“壟斷”事件,“份份禮物都是同一連鎖百貨店的包裝紙,覺得市場很單一化,令市民漸漸放棄選擇權”。
搜300小店數據 設地圖按店種分類
有見及此,他們聯同另一志同道合的朋友David,利用自己設計及信息科技的專長從今年1月設立“香港小鋪”網頁,供市民提供各傳統本土小店數據,結果一傳十、十傳百,至今已搜集300多間小店數據,結成有系統的數據庫,按店種分類之余,亦設地圖搜尋,方便網民瀏覽。
網頁更吸引大學生阿寧主動向3名素未謀面的“搞手”請纓,為他們開發iPhone App,成為流動的小店數據庫,計劃今夏面世?!凹热淮蠹依砟钕嘟v使不認識都可以合作,現今世代網絡力量很大,其實可以做更多推動社會的事?!?/p>
今夏推App 不向用家小店收費
4人以自資形式設立平臺,強調不向小店或App的用家收費,現每周有3萬人次瀏覽網頁,社交網站facebook的專頁亦有近2000人“贊好”。David說,支持小鋪并非要抵制連鎖店及大財團,“我們結集人力辦網站,目的是組成小店的社群,凝聚大眾力量,讓市民知道還有選擇權”。
來源:中新網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