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會在2020年之前成為全球航空運輸業的中心,中國尤其是推動這種增長的主要力量。我們以往主要占優勢的市場——北大西洋航線市場是很重要,而且還會繼續重要,但亞洲市場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 PLC,簡稱“英航”)東亞區總經理麥英翔(Kevin McQuillan)近日指出。
今年4月份,英國航空并購BMI成功獲批,這一結果對于英航來說,實在是意味深長。
“我們希望通過并購BMI,在希斯羅機場獲得更多的航班時刻,以便進一步開拓亞洲市場。”英航對此毫不諱言。
現在倫敦希斯羅機場容量已經達到負荷極限,而且由于各種因素限制,希斯羅機場很難進行擴建。因此通過和BMI的合并,英航在希斯羅機場的占有率達到53%,這使其拓展亞洲市場成為可能。
亞洲戰略——航空業中心轉移
在近年來油價不斷上漲的嚴酷現實下,“開源節流”已成為航空公司的“必需”。
一方面,航空公司要在各項成本結構上做文章,例如減少勞動力成本和引進更具燃油效率的飛機等。另一方面,航空公司也需要積極拓展航空需求增長迅猛的新興市場,抓住商機,增加運營收入。
麥英翔表示,同世界上其他航空公司一樣,英航強烈感受到了油價的沖擊。
十年前,英航油價成本約占總運營成本的10%~13%,當時的油價只是25美元,但十年后的今天,油價成本已占整個國際航空集團(IAG,英航母公司)總經營成本的30%。
麥英翔透露,去年油價成本大概是50億歐元,今年大概是60億歐元。因而國際航空集團預計會增加10億歐元的油價成本。“去年IAG的盈利只有5億歐元,但油價成本今年卻會增加10億歐元,所以還是充滿挑戰。”他說。
在這種情況下,亞洲戰略尤顯重要,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歐債危機深化和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
為此,作為英國航空東亞區總經理,麥英翔最近有點忙。
今年5月21日,該公司正式宣布將于今年12月份重新開通韓國首爾直達倫敦航線。據他介紹,英航曾在1988年運營首爾航線,后來因為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停止運營這條航線。但隨著近年來亞洲航空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尤其是英國和韓國之間去年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兩國航空旅游市場客流量持續增加,因而英航決定重新開通這條航線,“因為我們希望確保開通的航線都能實現盈利。”
幾天之后,5月28日,英航和日本航空公司(Japan Airlines Co., Ltd.,簡稱“日航”)在日本—歐洲航線上的聯合經營,獲得日本政府的反壟斷批準。所謂聯合經營,是航空公司在受到所有權投資限制下,沒有辦法進行跨國界或者跨洲際的合并,所以選擇在一些特定的黃金航線上聯合經營,共同協調航班時刻,機票定價和收入分配,將航班運營收益最大化。
英航和日航同屬寰宇一家(oneworld Alliance),而近年來,同一聯盟內成員航空公司聯合經營的趨勢日漸風生水起。對于英航來說,其同澳航在“袋鼠航線”(歐洲——大洋洲)聯合經營15年,和美國航空在大西洋航線(歐洲——北美)聯合經營將近兩年。現在,日航已獲得重生,相對幾年前,財政情況明顯好轉,因而同日航在日本——歐洲航線聯合運營獲得批準,對于英航來說無疑是“深耕”亞洲市場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