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加速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退休金改革迫在眉睫。據島內經濟主管機構最新數據顯示,到2060年,臺灣65歲以上人口將由目前的約260萬人增長為746萬,不僅退休金支出大幅增加,工作人口比率也將從74%降為51%,年輕人的負擔更加沉重。
數據還顯示,目前臺灣社會男女預期壽命分別為76.7歲和82.8歲,到2060年時預估將延長為82歲及88歲,領取退休金期限拉長,加重財政負擔。
有島內媒體不久前引述專業人士的預測稱,因人口老化迅速,臺灣勞?;饾摬刎搨迅哌_7.3萬億元(新臺幣,下同),可能會提前于2027年破產,波及全臺945萬人,一時引起社會嘩然。相形之下,軍公教(軍人、公務員和教師)因為擁有穩定的養老收入且年終還有慰問金,而成為眾矢之的。一些輿論因此擔心,養老機制若不改革,臺灣社會的分化恐怕將進一步加劇。
臺灣經濟主管機構官員陳小紅表示,未來10年至15年是臺灣退休金改革的關鍵期。尤其是勞保及軍公教退撫制度因費率長期低收,加上人口逐漸老化,基金給付年數已不足20年,需立即進行制度檢討。
為推動退休金改革,臺灣行政主管機構已計劃在全臺舉行至少百場座談會,以充分聽取民意,進而在明年1月提出改革規劃方案。
陳小紅認為,未來退休金制度將由"確定給付制"改革為"確定提撥制",以健全財務制度,促進人才流動,并通過提高保險費率、調整所得替代率等方式,維持不同年齡層的財務合理分擔。
另值得重視的是,在社會養老負擔不斷加重的同時,再過15年,即2027年,曾有效促進臺灣產業發展、提升經濟成長的"人口紅利"也將用完。
臺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認為,對抗人口老化是"長期抗戰",而提高生育率是延緩人口老化的關鍵。
據了解,臺灣當局近期已采取發放育兒津貼等措施,鼓勵民眾提高生育率,但效果尚待觀察。(記者 譚喆 任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