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買房的都是什么人?
北京房地產市場前幾年一直是“重住宅、輕商業”,像王軍這樣的商業樓盤銷售員,在同行中很難算得上佼佼者。“除非是像潘石屹那樣的大腕兒,有固定的一幫追隨者,普通項目很難像住宅那樣有穩定的客戶群。可今年真是形勢造人,隨著住宅限購、寫字樓租金持續上漲,地段好的商業項目普遍都很好銷,你打個電話去介紹項目,常常能遇到感興趣的人。”
王軍告訴記者,自己今年的客戶中,有一半算是“自住”購房人,比如國投廣場的客戶,房源總價低,買個一、兩套作為辦公場地,首付成本差不多等于三年的寫字樓租金。另外一半則是外地投資客,半層、整層地購買小戶型,或者是像高和萃這樣2000萬級別的“高門檻”項目。
“自從內蒙古鄂爾多斯出現民間金融危機后,從這些地方來北京買樓的人漸漸就少了。我接待的外地投資客戶,主要是山西、唐山、河北等地的老板,也都是礦業生意為多。”
揣著百萬提成回家過年
在代理銷售行業,售樓員除了每個月的固定工資外,每銷售出一套房源,還會有額外的傭金提成。“商業地產項目的傭金提成從8%。到1%不等,我是按照3%。的中間檔位,3.4億元的銷售差不多能拿到100萬元多的提成。”
“臨近年根拿到一筆不菲的提成,你準備怎么花?”面對記者的提問,王軍倒是躊躇了半天。“我在北京工作還不滿5年,所以買不了車也買不了房,還是先拿回山東老家,看家里人需要點什么吧。”王軍說,在北京工作了幾年,一年難得回一趟家,今年可以揣著豐厚的收入,踏踏實實回家過個吉祥年。本報記者趙瑩瑩J201
十名售樓員
一年賣出22.7億元
本報訊(記者趙瑩瑩)昨日,由莊凌顧問機構發布了國內首個以售樓員為統計對象的樓市銷售排行榜,北京最牛售樓員前11個月賣了3.4億元,而前十名售樓員的總銷售額更是達到22.7億元。
據了解,這份銷售榜單囊括了北京最主要的地產項目,既有住宅樓,也有商業地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排名第一的售樓員已經斬獲了3.4億元的銷售業績,而北京排名前十的銷售員的銷售總額共計22.7億元,相比于一個熱門樓盤一年的銷售總量。
高和資本董事長蘇鑫表示,樓市實施限購后,投資者進入住宅市場的成本增高,商業地產由此迎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機,市場中的投資客紛紛轉入商業地產領域,這也是商業項目的售樓員今年業績表現突出的原因。“商業地產的客戶分散,不像住宅一樣局限于區域市場,這也使得銷售員個人素質的影響被逐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