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科博會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以“推進節能減排,提高能源效率,助力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題,就我國能源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能源行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事關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離不開堅強有力的能源保障。2011年,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分別為31.8億噸和34.8億噸標準煤,是改革開放初期的5倍以上。同時,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日益嚴峻的資源約束、環境保護、氣候變化等諸多挑戰,傳統的能源發展方式難以支撐我國現代化進程,能源領域如何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推進節能減排、提高能源效率是我們必須要解決好的重要問題。借此機會,我就能源行業節能減排與提高能效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以及重大舉措談一些看法。
一、節能減排和提高能效取得的主要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一五”以來,我國能源行業著力推進節能減排,提高能源效率,促進結構優化升級,開展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節能環保水平總體上穩步提升
“十一五”期間,我國以能源消費年均6.6%的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1.2%的增長,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由“十五”時期的1.04下降到0.59,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由“十五”后三年上升9.8%轉為下降19.1%,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由“十五”后三年上升32.3%、3.5%轉為下降14.29%、12.45%。
(二)電力行業節能減排成績突出
“十一五”期間,通過“上大壓小”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國累計淘汰小火電機組7683萬千瓦。“十一五”末,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占全部火電裝機比重達到70%以上;全國脫硫機組容量達到5.7億千瓦,占煤電裝機比重由2005年的17%增加到86%;單位電量二氧化硫排放減少50%,燃煤電廠平均除塵效率從98.5%提高到99%以上;火電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供電標準煤耗從每千瓦時370克下降到333克,累計節約標煤3億噸,減排二氧化碳7.6億噸、二氧化硫314萬噸。
(三)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成效顯著
按照“整合為主、新建為輔”的方針,2006至2011年,全國累計關閉小煤礦1萬處,淘汰落后產能5.7億噸。煤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明顯提高,2011年,全國14個大型煤炭基地產量達到32億噸,占全國煤炭總產量90%以上,億噸級大型煤炭企業達到7家,5000萬噸級以上大型煤炭企業達到18家,產量占全國煤炭總產量51%。
(四)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取得新進展
11家煤炭企業列入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礦區循環經濟典型模式。2011年,全國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量114億立方米,利用量48億立方米;新增洗矸、煤泥等低熱值煤綜合利用發電裝機容量280萬千瓦,達到2880萬千瓦,利用低熱值資源1.5億噸,相當于回收4800萬噸標準煤,少占壓土地300公頃;原煤入洗率提高到52%,礦井水利用率75%;土地復墾率35%。
(五)清潔能源比重不斷增加
2011年,我國水電裝機突破2.3億千瓦,裝機規模居世界首位;核電建成投運機組15臺、裝機容量1253.8萬千瓦,在建規模占世界40%以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累計達4700萬千瓦,居世界第一;太陽能熱水器利用量居世界第一,集熱面積達1.8億平方米,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達300萬千瓦,同比增長3倍以上,光伏電池產量占全球市場的一半;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已達到45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8.1%。
(六)節能科技水平顯著提高
400萬噸/年選煤廠洗選設備已基本實現國產化,重介質選煤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初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炭直接液化技術,年產百萬噸直接液化生產線已投入試運行。大容量、高參數火電機組相繼建成投產,600℃超超臨界機組數居世界首位,機組發電效率超過45%。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00兆瓦級直接空冷機組已投入運行。300兆瓦級亞臨界參數循環流化床鍋爐(CFB)已大批量投入商業運行,600兆瓦級超臨界CFB正在開發建設中。用于分布式熱電冷聯產的100千瓦和兆瓦級燃氣輪機關鍵技術已取得部分研究成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氣化技術的250兆瓦級IGCC機組開始建設示范項目。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和±800千伏直流示范工程均已成功投運。間歇式電源并網和儲能技術研究取得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