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馮驥才10日在北京表示,中華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中華文化本身的多樣性。
他說,比如山西長治這個地區,光布老虎有幾百種,風俗非常多,有辟邪的,有小孩滿月送的。各個村落民俗都不一樣,“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
馮驥才說,進入市場以后,有的地方就開始往布老虎上面加亮片,所有的布老虎基本上跟明星大腕在舞臺上一樣,文化的豐富內容沒有了,成了一個商品的包裝性的東西。實際文化的地域性沒了,這也是文化的一個很大損失。
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10日上午舉行記者會,主題是“政協委員談文化建設”。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姜昆、呂章申、龍瑞、尹力、韓紅出席并回答記者的提問。
馮驥才說,傳統工業的手工文明變成了現代工業的機器文明。文明一改變,文化的本質發生了變化。
馮驥才說,專家應該做源頭記錄。比如我們剛才說的布老虎,在我們的大學里就有一個組沿著黃河流域五個省,在所有有布老虎的村莊里,對70歲以上傳承人作源頭記錄,記錄以四種手段,文字的、照片的、錄音的、錄像的,全入檔案。
他說,我們保護文化遺產,不是拿它發財,而是要留給后人共享。我們必須要讓后人知道我們原來的東西是什么樣子,它源頭是什么樣子。
馮驥才說,我們正在研究對中國民間口頭文學的記錄。史詩、敘事詩、神話、歌謠等,現在已搜集到8.5億字,都是手抄的,現在要把它數字化。我們通過各種辦法阻擋非遺產業化和政績化的潮流。專家必須承擔的事情就是,要在產業和市場的前面,做源頭記錄的工作。
來源:新華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