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干事拉巴平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來說,藏文化無論是繼承還是發展,應該說都是在最好的時期。”
拉巴平措說,現在可以看到很多原生態的東西受到大家的關注和重視,這也可以說明現在的形勢是非常好的。但同時,在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特別是對于人們在精神文化發展方面需求的提高,應該怎樣去相互適應,去同步發展,這些方面的工作要去進一步的加強。
規模宏大的藏文《大藏經》對勘現已完成,更多有關藏傳佛教、藏族歷史典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即將啟動。中國各文種文獻中,藏文文獻的數量僅次于漢文文獻。
“如果能把藏文、民族文字這部分也編纂成《中華大典》藏文卷,把這個也放在我們整個中華文化里,把各個方面更加充分的發掘和弘揚,這樣對提升我們的文化軟實力和對外交流就會產生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還有很多任務和工作要做。”拉巴平措指出。
在談到原生態藝術文化時,拉巴平措認為,西藏作為一個國際旅游目的地,游客很多,首先要讓游客能在西藏這個地方能看到原生態的東西,就地夠感受到原生態的東西,這個是第一位的任務,并且已經開始在做相關工作。第二步是如何能夠進一步讓大家看到、了解更多。第三步是要和現代市場、旅游等相連接,推向旅游市場,并且在這個基礎上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而這些都還需要一步步的去做。
拉巴平措對記者說:“讓我非常高興的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原生態類節目走上舞臺。這一方面說明原生態文化、藝術是豐富多彩的;另一方面來說,這樣逐步會有更多的作品、文化能夠被別人去了解和欣賞,推介給全國各族人民甚至是海外。”
拉巴平措認為,讓國際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民族,很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通過文化去交流,通過文化去了解。
“在文化交流方面,我們也做過一些工作。像藏學研中心跟外面合作拍攝的《西藏一年》紀實片,非常受歡迎。我也曾帶西藏的電影《益西卓瑪》到美國去放,很多人看了影片之后流眼淚,受感動,反響很好。”拉巴平措介紹說,“這說明通過文化交流這樣一種方式來加強人民之間的友誼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希望我們國家以后在這方面邁出更大步伐,把我們優秀的文化成果帶出去讓更多的人去了解。”
來源:中國日報網 (記者 鄧京荊)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