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日15:00時,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五次會議新聞發(fā)布會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舉行,大會新聞發(fā)言人趙啟正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圖為中國日報、中國日報網記者丁清芬在發(fā)布會上提問。關欣 攝
中國日報記者:請問發(fā)言人,中國政府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鼓勵有實力的中國企業(yè)“走出去”,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過程是不平坦的,有很多挫折。這其中包括中國的并購方案受到外方當?shù)卣南拗疲瑢е率 R舶ㄖ袊①彸晒Γ且驗樗敛环蛘呓洜I不善而投資巨虧。您認為這些挫折是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必經之路?還是有些可以避免的?您認為中國企業(yè)未來的機遇在哪里?
趙啟正:中國企業(yè)“走出去”雖然已經有了很成功的例子,像前天電視臺播送的三一重工。但是總體上還是處于初級階段,原因在于企業(yè)對國際市場還缺乏深入的認知和全面的把握,對于國際慣例、通行規(guī)則還不夠熟悉,也不太善于與當?shù)亻_展公共外交。
大家都知道的一個有名受外國阻撓而沒有成功的例子,就是中海油競爭美國優(yōu)尼科的交易失敗了。美國參院的一篇報告指出,中海油失敗的原因之一是沒有進行有效的公共外交去消除政府和民間的反對聲音。
中遠公司有一個成功的例子,它在美國波士頓建立了一個轉運站,最初當?shù)毓娏曳磳Γ麄兠鎸娮隽撕芎玫恼f明,最后取得了成功,還收到了當?shù)刈h會的感謝電。
委員們認為,企業(yè)“走出去”有兩方面的安全特別值得注意,一是職工的人身安全。二是投資安全。這次大會之后,政協(xié)外事委將開展一項調研,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公共外交,希望大家支持和報道。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