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盡管公款吃請之風得到明顯遏制,但有些宴請悄然轉到了內部餐廳。知情人透露,有些單位的內部餐廳裝修之精、標準之高堪比五星級飯店。還有一些公務宴請化整為零、“隱身埋名”,宴請單位成了一些酒樓最大的機密。(1月23日《北京晨報》)
擔憂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前不久,各地出現(xiàn)“酒店退訂高潮”,這被過度闡釋與過度解讀了,有人就此認為,這是“八項規(guī)定”、“六項禁令”發(fā)揮作用,“厲行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可能從夢想照進現(xiàn)實。當時,亦有理性的“潑冷水者”,認為凡事不可“立判”,而應等待時間檢驗,如今,一些單位的內部餐廳,裝修遠超五星酒店,便是對“理性判斷”的一種佐證。
要么是單位餐廳不比五星酒店差,要么是酒店拒絕透露用餐單位的名稱,這些記者調查出來的真相,無疑將一些官員的原形暴露出來了。不是“勤儉節(jié)約”了,也不是“不大吃大喝”了,而是從光明正大的吃喝轉向更加隱蔽的吃喝了,這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只有形式上的差別。這樣的新聞一出,勤儉的正義性,明顯被消解得“所剩無幾”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一直是逼仄現(xiàn)實的寫照,而如今在公款吃請之風上,再次得到有力的詮釋。來自中央層面的“八項規(guī)定”、“六項禁令”,這些政策很有善意初衷,“反對浪費厲行節(jié)儉”也必須是領導帶頭做的事情,可是,這些政策一推出,執(zhí)行就變了樣:明的能監(jiān)督,暗的監(jiān)督不了;光明正大的能監(jiān)管,私底下的就難以監(jiān)管了。換言之,“八項規(guī)定”、“六條禁令”出臺后,的確震懾了一些公款吃喝之風,但依然有人用“下有對策”消解了勤儉節(jié)約的正義性,讓鋪張浪費依舊。
這樣的“下有對策”,于上與制度設置的大趨勢明顯相悖;于下也是無法交代的,公眾對不透明的三公消費深惡痛絕,因為這白白浪費了納稅人的錢財。對這“于上于下”都無法交代的“單位內部餐廳”,的確有必要進行糾正,同時應嚴查以儆效尤。畢竟,變相地消解“上有政策”的正義性,不僅會讓政令“形同虛設”,更會損傷政府的公信力。只有嚴加處罰,方能形成震懾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