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這個可愛的孩子,他的生命在別人身上得到延續
他的名字叫熊正鋒,父親為他取這個名字,是希望他做一個像雷鋒那樣的好人;
他的生命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腦出血,永遠定格在13歲這年寒假;
他的器官在三名病人身上移植成功,延續著他們的生命,也延續著自己的存在。
這是恩施州首例人體器官無償捐獻。昨日,手術成功的三名病人通過醫生向熊正鋒一家人表達誠摯的謝意。
如花生命戛然而止
熊正鋒是恩施州咸豐縣民族中學初二學生,1月28日中午,他正在家里做寒假作業,突然大喊了一聲:“我頭要炸了,好痛!”姐姐熊慧芳聞聲從書房跑出來查看,只見弟弟已暈倒在桌邊。
熊慧芳連忙把弟弟背下樓,送到最近的診所。下午4點左右,熊正鋒被轉診到咸豐縣人民醫院,醫生診斷為自發性腦出血,患者處于重度昏迷狀態,被送到重癥監護室。由于病情發展很快,醫院下發了病危通知書。
“我早上出門的時候他還好好的,怎么會這樣?”熊正鋒的父母收到消息的時候都還在上班,父親熊仕周在離縣城30多公里的朝陽寺鎮泉水小學教書,母親賀澤香在縣城一家電子廠工作。他們都不敢相信,一向身體健康的孩子會突然病危。
1月31日凌晨3時,熊正鋒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從發病到離世,僅僅過了不到4天時間。
大義親人決定捐獻
熊正鋒的離去讓親人悲痛欲絕,他的主治醫生謝書平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熊仕周介紹了器官捐贈的相關情況。
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約有150萬人因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器官移植,但每年僅有1萬人左右能夠得到移植治療,器官需求數量與供給數量的比例是150:1。
得知這樣的情況,熊仕周與妻子商議后,毅然決定無償捐獻兒子的器官。
熊仕周說:“我給孩子取名為熊正鋒,就是希望他長大后做雷鋒那樣的好人。捐獻器官救人是做好事,也算是孩子生命的一種延續!”
“在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上簽字的時候,我感覺兒子并沒離開我們,因為他的器官可以救助其他人,只要還有一樣東西是活的,就像他還在我們身邊一樣。”賀澤香說。
一肝兩腎拯救三人
31日凌晨,武漢中南醫院的專家和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連夜趕到咸豐,完成熊正鋒的器官捐贈相關手續,取出器官后又馬不停蹄趕回中南醫院。
對器官移植來說,時間是手術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為確保手術的成功,醫生和時間賽跑,熊正鋒的器官送達武漢后立刻進行配型,分配給了3個急需移植的病人。隨后,3臺器官移植手術同時進行。
熊正鋒的兩個腎臟和一個肝臟,分別移植在了2位因腎功能衰竭依靠透析維系生命的腎病患者和一位晚期肝癌患者身上。
2月8日是熊仕周的生日,夫妻倆生活節儉,從來舍不得給自己買蛋糕。熊正鋒原本和姐姐熊慧芳約好了,今年要用零花錢給父親買個生日蛋糕,誰知約定還沒兌現,他就離開了。熊慧芳說,在父親生日這天,她一定會買個蛋糕,替弟弟完成最后的心愿。(楚天都市報 本報記者羅茜 通訊員高翔 通訊員孫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