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市場都有瑕疵
政府采購出現的問題與其成長過程有密切關系。趙勇分析說,我國政府采購起步晚,《政府采購法》生效僅十年,而且這套制度是借鑒聯合國《采購示范法》起草的,歐美進行政府采購已有200年,在我國,其適用條件、人員素質、監督機制都還沒有配套。比如協議供貨制度,在歐洲,有采購人和供應商較高的道德水準作支撐;在美國,有完善的配套法律作支撐;在韓國,有嚴密的價格監控機制作支撐。而在我國,上述配套條件無一具備。
在中國,人們對政府采購的期望和西方也不一樣。“目前中國公眾和政府對政府采購的期待是反腐敗和降低價格,但政府采購法是從西方移植來的,歐美政府采購的目標是提高效率和采購人的滿意度。”趙勇說,歐美政府采購走了200年,我們才是10歲的小孩,但承擔的任務很重,既要保證政府采購的質量、價格和時間,還要扶持中小企業,進行制度創新和綠色采購。社會公眾對政府采購的預期與照搬國外政府采購職能的差異造成了當前的這種矛盾。
專家認為,當前政府采購中出現的問題,更多的是政府采購人和市場問題的反映。趙勇說,政府采購時政府從市場中獲取貨物或服務的行為。它是預算制度和支付制度與市場對接的表現形式,并且是一種公開透明的表現形式。然而在我國現階段,政府與市場都不是完美無瑕的。政府固有的問題,如部分采購人缺乏公仆意識、采購能力欠缺、上下級指揮失靈、部門間協調不暢等,與市場固有的問題,如商業賄賂、不正當競爭、缺乏誠信等,這兩方面固有的問題和弊病通過政府采購這一方式容易暴露在公眾視野前。
要靠道德和法律解決問題
如何解決當前政府采購存在的問題?丁茂戰認為,只要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到位,解決政府采購的問題就不難。他指出,政府辦公會是否有專門議題聽取政府采購工作的匯報?采購中心是否公開接受監督?政府審計機構是否到位?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建議,在招投標源頭和過程中采取措施防止采購人與企業進行利益聯系。要嚴懲政府采購方面的腐敗。
趙勇表示,對政府采購交易采購方式不要有過高希望,就像考試,攝像頭暴露出作弊現象,但并不能通過攝像頭解決作弊問題。政府采購主要問題是政府采購人和市場的問題,不能僅期待技術革新和交易方式的改變就解決問題,長期看,還是要靠道德和法律來解決。
有關專家指出,今后應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制度設計,理順政府管理體制,提高監管力,完善統一辦公用品標準,提升政府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