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她都會發微信給小中,鼓勵他早點回到校園。
小中很想回去。周三晚上,小惠看到弟弟在用心地寫一本練習冊。抬頭看到姐姐,他有些失落地說:“我還有題想問物理老師呢。”
小惠心里很難過,她發出微博,在感謝媒體的同時,她更期待人們能夠慢慢淡忘這件事,讓弟弟能早點回到學校。
其實,根本不用等媒體報道,很多西安市民第一時間就知道了這件事。周一晚上,西安某機關公務員李俊上高三的兒子回到家里,激動地沖她喊:“媽!今天有個學校的學生牛爆了!”
從兒子那里,李俊得知,“升旗儀式上的表白”已經迅速傳遍了西安的各所中學。少年們熱烈地討論著那個心目中的“勇士”,而這位媽媽也覺得,“在這件事上,孩子是沒有錯的”。
她算是個開明的母親。在此之前,兒子會主動告訴她:“媽,我有女朋友了。”而她會提出建議,并告誡兒子:對女孩子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不過,李俊也明白,雖然“早戀”已經非常普遍,但并非所有家庭都能敞開來談。
張娟就是個典型。作為西安一所醫院的婦科醫生,她有時會遇到前來做人工流產手術的女中學生,最小的只有14歲。這使得這位高二女生的母親心驚膽戰。
“我甚至想沖到學校去幫著開課,講一講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衛生?!睆埦暾f,她很想保護這些孩子,而所有的沖動都被一股腦用在了女兒身上。
只要找到機會,這位副教授就會偷看女兒的手機?!跋瓤慈巳司W,再查QQ和短信,有時間的話,還要把通話記錄掃一遍?!焙髞?,女兒連洗澡之前都會警惕她,她就假裝手機沒電,借女兒的電話來用,再見縫插針地“瞄一眼”。
每當她看到某個男生名字出現頻繁,總要找老師打聽一番,了解男生的成績、品行和家庭情況。
“我不敢直接問她。”張娟說,在她看來,青春期的情感萌動再正常不過,但談及這樣的話題,大多數中國家庭依然遮遮掩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