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政府海外引才還可加把力
上期報道提出,海歸就業市場存在著政府、企業等“舍近求遠”前往海外引才的現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組織一系列的海外招聘,帶領當地其他機構和企業到國外引才,這其中的模式究竟是怎樣的?是否還有發展的空間呢?
揭開海外引才的“面紗”
“目前來看,海外招聘都是由政府相關部門組織開發區、科研院所、中小型企業等帶著政策出去,然后由聯絡站或者有合作關系的社團進行宣傳和組織。”北美洲中國學人深圳辦事處主任、資深顧問楊霆鵬說,“之后會通過洽談會,給用人單位和海外高層人才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幫他們建立聯系渠道。”
筆者還了解到,杭州市在今年5月份就有前往美國和歐洲招聘人才的計劃。對此,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辦公室副主任童鐵山說:“海外招聘的形式在國內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我們在國外有自己的聯絡站,模式已比較成熟。”
而對于海外招聘的好處,煙臺高新區就有切身的感受。其管理委員會的王世超科長說,相比于參加國內的招聘會,參加海外的招聘讓園區吸引力更大,雖然去年第一次去海外引才,但是效果很好,通過與洽談會上聯系到的兩位專家不斷交流,引進的希望已經非常大了。
雞蛋里也能挑出骨頭
采訪中,很多政府相關負責人都表示招聘海外人才模式已比較完善,但還有沒有瑕疵呢?
“隨著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有很多海外人才對回國發展有濃厚興趣,但信息交流平臺的建設卻還不完善。”楊霆鵬說。在接受采訪時,啟創國際創始人左虓也曾表示,政府的單位中有許多是科研院所,所以要求較高,一般需要具有博士及以上學歷的海外人才,規模較小,而且選擇面也較窄。
對于現在的政府招聘,從事海外招聘的黃丹丹女士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說,因為專業性的問題,政府去國外招人并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甚至會因為宣傳不到位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導致了解活動的人很少,去的人更少。
楊霆鵬還認為,政府在去海外招聘海外高層次的人才時有對接上“錯位”,其專業性和系統性上的不足制約了模式的發展。“在國外一個地區通常會有很多聯絡站,或者一個國外的合作組織掛了很多國內各地的牌,這會造成國內和海外人才聯絡上的不確定性和混亂。”他說,“另外,以美國為例,合作組織的會長兩年一換,可能前兩年聯系很好,突然間就斷了消息,之前做的鋪墊就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