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撤并”中小學苦了眾多農村娃——審計調查發現部分地區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不合理
新華網北京5月3日電(記者張曉松)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是政府的法定責任。然而,審計署3日發布的1185個縣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情況專項審計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地區片面將辦學規模和學校數量作為調整的主要依據,搞簡單“撤并”或“一刀切”,苦了眾多農村娃。
上學要走5公里
審計調查的1185個縣中,2006年至2011年,有70%的縣學校平均服務半徑有所增大,其中:初中、小學的服務半徑增幅分別為26%、43%,平均達到8.34公里、4.23公里;特別是西部地區270個縣的初中、小學服務半徑增幅分別為47%、59%,平均達到14.35公里和6.09公里。
重點抽查25127個學校的1257.63萬名走讀生中,有4%的學生上學單程要徒步3公里以上,其中10.03萬名要徒步5公里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山區或丘陵地區,上學路途消耗體力大,導致學習和在校活動時間相應減少。
700多輛校車年檢不合格
學校離家遠了,如果配上校車也很方便。但安全是否有保障呢?
審計重點調查1185個縣的25127所學校中,至2011年底,有288個縣的1702所學校配置了校車,一定程度緩解了上學路程遠的困難。但是,這些學校配置的全部9639輛校車中,8%年檢不合格,5%駕證不相符,35%未配備專職管理人員,22%未配備逃生錘等安全設備。
同時,上述學校中還有41.26萬名學生自行包租社會車輛上學,由于監管難度大,這些車輛往往車況差且超載嚴重,交通事故時有發生,隨機抽查的2944輛包租車輛中有34%存在超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