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改革應多管齊下
“這次調價,一方面基本消除了進口氣價的倒掛部分,另一方面建立了一個新的起步價,使得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中國石油大學天然氣問題專家劉毅軍對記者表示道。
國家發改委近日宣布,決定于2013年7月10日起,上調非居民用氣中存量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不超過0.4元(其中化肥用氣最高不超過0.25元);增量氣門站價格按可替代能源價格的85%確定。調整后,全國平均門站價格提高0.26元/方至1.95元/方。
業內人士認為,三大油企尤其是中石油壟斷著我國天然氣行業上下游,將成為此次調價的最大受益者。從價格上看,工業、發電、化工、交通用氣等行業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但價格市場化有利于提高天然氣行業的利用效率,長期而言將促進天然氣行業健康發展。未來天然氣行業的改革應多管齊下,使更多受眾能夠分享“天然氣時代”的紅利。
中石油成最大贏家
由于進口氣價高于國內銷售氣價,導致天然氣進口業務長期虧損,中石油、中海油等天然氣進口企業是盼望天然氣定價市場化最為積極的群體之一。
數據顯示,目前中石油從中亞進口天然氣到達國內霍爾果斯口岸的完稅價格是2.02元/立方米,西氣東輸二線平均輸配費用是1.1元/立方米,到達各個城市接氣站的價格為3.12元/立方米。以目前廣東門站價2.24元/立方米為例,中石油進口天然氣每立方虧損0.38元。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存量氣上看,0.4元/方的最高提價幅度可大幅彌補中石油目前的進口氣價差;增量氣的提價幅度更大,據測算,各地普遍可提高1元/方,因此若未來中石油增量氣的進口成本不變,則進氣越多,盈利越多,中石油進氣積極性將因此大幅提高。
“隨著天然氣價格改革的逐步推進,中石油天然氣業務的虧損額度將會逐步下降。由于三大油企壟斷著天然氣的上下游,無疑將成為此次天然氣漲價及價格改革的最大受益者。”金銀島天然氣分析師馬季表示。
天然氣管輸企業也將受益。業內人士認為,天然氣價格進一步理順有利于提高天然氣開采和進口積極性,從而提高整體天然氣的使用量和管輸量,此外由于天然氣漲價往往是系統性的,因此管輸價格存在一定上漲預期。管輸企業包括相關的管材企業將迎來增長機會,如新疆浩源、光正鋼構、金洲管道、久立特材等。
天然氣終端銷售方——城市燃氣公司的影響則偏中性。“短期成本會因門站價格提升而增加,但城燃公司議價能力較強,一般能將成本傳導到終端用戶身上。”一位券商分析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出,天然氣價格進一步市場化有利于提高天然氣利用率,促進整體天然氣消費量的提升,因此長期看仍然有利于城市燃氣公司的發展,相關上市公司包括長春燃氣、陜天然氣、深圳燃氣、大通燃氣、大眾公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