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兩千年前,始皇帝統一六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亦開啟了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巔峰之作阿房宮。
不過,隨著歷史的洪流和時間的沖刷,這座千年前秦代建筑中最宏偉壯麗的宮殿群已然失去了昔日的光環,真實的阿房宮遺址就在西安市西郊約15千米的阿房村,保存下來的只有殘壁斷垣和大片的夯土臺基。
面對阿房宮刻不容緩的保護現狀,西安市政府于去年啟動了阿房宮遺址保護計劃。然而,爭議亦隨之而來,輿論認為阿房宮遺址延續了一以貫之的公園建設先行、周邊開發后續的保護和開發模式,普遍擔心過度商業化的開發,讓其保護前景堪憂。
面對上述質疑,陜西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提出阿房宮遺址的規劃為,建設2.3平方公里的考古遺址公園來保護885平方米的遺址本體,遺址周邊設立外擴的控制地帶區,在更大范圍內將建設12.5平方公里的阿房宮人文旅游區。
灃東新城官方表示,用于保護遺址的阿房宮遺址公園內沒有任何商業設施,公共設施亦減到最少,而在遺址周邊設立的控制地帶區內,建筑亦按照國家文物局批復的嚴格要求,遺址不存在商業化開發的問題。
輿論下阿房宮的去途
基于阿房宮刻不容緩的保護環境,以及灃東新城作為西咸新區主要承載區面臨城市化的現實,西安市政府很快啟動阿房宮遺址的保護,這也是繼唐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遺址后,西安開啟的第三個大遺址保護計劃。
2012年,國家文物局審批通過了《阿房宮遺址保護規劃》,這座承載了歷史文明的宮殿遺址重喚生機,終于拉開了昔日的“天下第一宮”再現輝煌的序幕。
遺址保護分為三部分,首先,建設2.3平方公里的考古遺址公園來保護885平方米的遺址本體;其次,遺址周邊設立外擴的控制地帶區;同時,更大范圍內將建設12.5平方公里的阿房宮人文旅游區。不過,上述遺址規劃發布后,爭議很快隨之而來。輿論質疑阿房宮遺址延續了一以貫之的公園建設先行、周邊開發后續的保護和開發模式,大手筆、大規模的投資計劃引發各界對這些國家極大遺址未來前景的擔憂。
“以上模式就是通過運作所謂的遺址項目,讓周邊土地迅速升值,然后推動房地產的開發。”當地學者憤而直言。
事情的高潮在于,因規劃建設阿房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灃東新城拆除了曾投資2億多元的錦繡阿房宮景區,以及6月7日與北京首創集團(以下簡稱首創集團)簽約380億的“阿房宮文化旅游產業基地項目”,則將阿房宮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有媒體稱,北京首創集團投建的文化旅游產業基地項目,難逃在文化遺產上建旅游地產之嫌,項目建設內容與唐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遺址備受爭議的商業化開發有異曲同工之處。且西安拆掉2億元舊景區,380億再造阿房宮,是一種資源浪費。
對于輿論的指責,灃東新城管委會人士則回應稱,2.3平方公里的阿房宮的遺址公園是為保護885平方米的遺址本體,在這個范圍內沒有任何商業設施,公共設施也是減到最少,遺址公園將建成開放的不收門票的國家森林公園,不存在遺址商業開發的問題。
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批復,灃東新城在遺址公園周邊,設立了建設控制地帶,在此范圍之內其對建設的高度、密度、內容亦嚴格規范。而灃東新城管委根據總體規劃,在更大范圍內,規劃了12.5平方公里的“阿房宮人文旅游板塊”。該人士介紹稱。
在該人士看來,對于遺址的保護,不僅要保護本體,還要保護好遺址的周邊生態環境,上述人文旅游板塊和遺址公園相配套。“而首創的文化產業基地在建設控制地帶之外,和遺址公園沒有任何關系。”
上述人士告訴筆者,相比大明宮遺址,阿房宮面臨的是新的城市發展中的遺址保護和培育產業的問題,“所以我們的困難要小很多,在保護遺址的基礎上,我們周邊配套了文化旅游業,與遺址相得益彰,其中一部分就是和首創來做,它主要參與的是城市建設和產業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