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條17米長、三四米寬的古代木質沉船,日前在河南洛陽偃師洛河灘里被發現,這是十三朝古都洛陽首次發現保存較好古代沉船。
根據史料記載,這艘沉船所處的位置,正是隋唐大運河漕渠的故道,同時也與漢魏洛陽故城陽渠的故道有重合。專家認為,它的出現對研究大運河漕渠以及漢魏洛陽故城陽渠具有重要意義。
負責現場考古工作的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張如意介紹說,這艘船深埋地下約4米,南距洛河約50米,是中州渠開閘放水時被當地群眾發現的。
沿船的船舷上包有一層鐵皮,細長的船體埋于沙內,上面露出數個木樁和木板,船體內被木板隔成數個小艙,部分船身有殘缺。
考古人員初步推斷,這艘船是在航行過程中受到某種原因的損壞而沉入水底的。根據船只腐朽程度等情況,只能初步判定為明清以前的船只。
根據船的大小和形制看,有推測說這是一艘用于運送糧食等物資的較大型官船。對此,張如意表示,目前考古工作正在進行中,船艙也尚未進行清理,這艘沉船的年代、性質以及與大運河的關系等歷史信息,尚待考古發掘工作完成后才能確定。(記者 桂娟 方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