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記者行車在雙鴨山市南市棚戶區改造工程現場時,一棟棟摩天大樓 拔地而起,很難相信這里曾經被當地人稱為“貧民窟”。雙鴨山市是一座以煤炭為主的資源型城市,自1956年建市以來逐漸形成了14片、301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涉及居民6.6萬戶、19萬人。其中,南市棚戶區185萬平方米、1.3萬戶、3.7萬人,為全省單體面積最大、居民數量最多、動遷難度最大、改造任務最重。該區房屋建筑多數超過50年,面積狹小、設施不全、年久失修,基本都是危房、險房。公共基礎設施極度匱乏,行路難、吃水難等問題十分突出,消防隱患嚴重。
2008年初,雙鴨山市委、市政府把積極搶抓國家實施煤礦城市棚戶區改造政策的歷史性機遇,全面啟動煤礦城市棚戶區改造工程,南市棚戶區改造工程成為重中之重。在改造過程中堅持生態、綠色、人文理念,全面提高配套公建和基礎設施水準,計劃完成綠化42萬平方米,建設道路25萬平方米、給排水、供熱、煤氣等各種配套管線40公里;學校、幼兒園、醫院等公建配套8萬平方米。截至目前,南市棚戶區已開工建設住宅289棟、145萬平方米、配套公建15.6萬平方米;竣工住宅136棟,85萬平方米,已回遷入住居民6000余戶。
在南市棚戶區改造現場記者看到的是寬敞明亮的新樓房,告別了從前臟、亂、差的破敗景象,展現給人們的是都市的靚麗風景線。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不僅能使千百萬困難群眾告別“憂居”,更能實現建設“新型城鎮化”的目標,提高城鎮化質量,促進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