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紅白鎮 唐佳蕾 攝
什邡市紅白鎮災后重建規劃模型 唐佳蕾 攝
紅白鎮里的一戶居民家 唐佳蕾 攝
5月11日上午,記者一行來到地震極重災區——什邡市紅白鎮,1天的采訪雖然短暫,可鎮民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卻深深埋在腦中,他們樂觀樸實,勤奮進取,在北京市的援建下,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中,地震的傷痛漸行漸遠,人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愈發堅定。
紅白鎮是中國惟一一個以兩種顏色來命名的小鎮。就在四年前,那場舉世震驚的地震卻讓整個集鎮被瞬間夷為平地,僅有兩棟房屋沒有倒塌,交通全部中斷,特色農業、采礦業、旅游業等產業毀于一旦,是什邡市地震受災最嚴重的集鎮。
震后,北京市作為對方援建的城市,安排了1.8億元資金,參照國家抗震標準提高一度的標準,在原址上整體援建紅白鎮,經過兩年多艱苦奮戰,一座嶄新的紅白鎮展現在世人面前。
走進現在的紅白鎮,以紅白鎮以前的道路為基礎進行改造,17條道路彎彎曲曲,縱橫交織,原貌完完整整保留了下來。
紅白鎮里的“小北京茶館” 唐佳蕾 攝
“小北京茶館”里面干凈整潔,舒適安逸,是附近居民休閑的好去處 唐佳蕾 攝
談起自己的小茶館,42歲的老板娘連生瓊開心的笑了…… 唐佳蕾 攝
記者看到,臨街有幾家正在營業的商鋪,其中“小北京茶樓”最引人注意,42歲的老板娘連生瓊說,地震中,家里的房子全部倒塌了,在政府和北京的支持下,依靠國家的補貼、土地補貼以及親朋好友支援,籌集了10余萬元,在原址附近重建了自家住房,并開了這間“小北京茶樓”。
據了解,災后,什邡市來了不少外地投資客,建筑工程隊也進入了紅白鎮,茶樓正好處在鎮中心休閑廣場,茶館經常會接待一些外地游客或者建筑工地老板。連生瓊說:“現在的日子過得比以前好很多,收入也比地震前提高了一倍,取名“小北京”是感謝北京人民對我們的幫助。”
孩子們玩的很盡興,絲毫不理會我們這些扛著相機的哥哥姐姐 唐佳蕾 攝
在紅白鎮兒童友好家園,這里免費對紅白鎮0到18歲的孩子開放,他們可以在這里玩耍、學習。21歲的廖雪就是志愿到友好家園的工作人員之一,平時周一到周五,她的工作主要是照顧父母出去工作,而送到這里的學齡前的孩子,到了周末會有許多大孩子回來,在活動室里學習看書,雖然她現在也是一個準媽媽了,但是她也希望夠盡自己一份力,幫助到這些可愛的孩子。
據悉,從2009年1月到2010年4月,紅白鎮完成了紅場、白場、幼兒園、小學、文化中心、市政管網、干道等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任務。一個環境優美、功能配套以特色生態旅游為主,具有川西風格的小鎮展現在我們面前,成為傳統文化和現代風貌和諧相融的川西最美小鎮之一"
不僅如此,紅白鎮在重建同時更注重發展,去年8月正式啟動了紅白鎮鎣華山國際休閑養老(生)度假區項目,全力打造體現農家風情和鄉村特色的鄉村酒店,實現了以資源開發為主向生態休閑度假、特色旅游發展為主的轉變,更讓紅白老百姓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什邡災民手寫的牌子,字字飽含真情 唐佳蕾 攝
采訪中,記者還參觀了紅白鎮抗震救災恢復重建陳列室。陳列室通過圖片、文字、實物展示、模擬現場等方式,展現了中國人民在大災難面前不屈不饒、英勇奮斗的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體現了紅白人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感恩念情的可貴品質。
來源:中國網 編輯:潘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