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北京團全體會議發言時表示,北京PM2.5主要污染物來源區域輸送占25%,特定氣象條件下,區域輸送可能達到40%,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迫在眉睫。會后,李士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極端天氣下,京冀或將聯合控霾。
關于大氣治污:
京冀或將聯手防控霧霾
近期,華北大部地區多次被霧霾籠罩,空氣污染也成了本屆“兩會”上熱點話題。昨天在談到環境狀況時,李士祥坦言,首都生態環境脆弱,大氣治理任務繁重。北京PM2.5主要污染物來源區域輸送占25%左右,特定氣象條件下,區域輸送可能達到40%,解決大氣污染迫切需要區域聯防聯控。
但“區域聯防聯控”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早在幾年前就多次被專家和環保部門提及。對此,李士祥表示,區域聯防聯治單純靠省市間的協調力度還不夠,確實需要一個大的溝通機制。“涉及到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和城市規劃等問題,哪些企業能不能上馬,這些靠兩個省市不好協調。因為人家也要發展,靠環保部來協調力度也不夠。”李士祥說,對于北京跟其他幾個周邊省市的聯防聯控什么時候能夠實現,“還不好說”。但在極端天氣下,比如出現大面積霧霾天氣時,哪些企業需要關、停,這個可能還可以協調。
關于區域生態:
首都經濟圈應盡快建立
與大氣治理一樣,去年北京水資源擁有量人均只有193.3立方米。解決北京水資源緊張問題,除了自身嚴格水資源管理之外,也要建立跨區域的水資源保護機制和生態利益補償機制。
李士祥建議,國家盡快建立首都經濟圈解決區域生態發展的內在需求。城市群是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載體,在國家總體功能區戰略中,京津冀占據重要位置。打造首都經濟圈就是促進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例如新機場占地,三分之二在北京,三分之一在河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研究一體化規劃的機會,新機場將影響整個區域的發展。目前,已經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成立領導小組,統籌研究河北和北京的新機場布局問題。”李士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