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個建議,請政府安排資金在一兩年內修好民族地區的村級公路,幫助農民增加收入,實現奔小康。”在廣西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來自廣西蒼梧縣六堡鎮山坪村的黨支部書記祝雪蘭代表用生硬的普通話說。
祝雪蘭說,鋪通到她所在的山坪村的水泥路,每公里需要60萬元,政府有關部門支持54萬元,剩下6萬元還需要群眾籌資解決。“到我們村還有6公里公路沒有硬化,總計需要籌集資金約40萬,我們村人口只有400多,分攤下來每個人需要集資1000元,這對于我們瑤族村來說是一件好難解決的事情。”
“這個路的路基是有的吧?”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政府副主席黃道偉關切地問。
“路基有啊!現在就是泥路。”祝雪蘭答道。
“現在鋪一公里水泥路要多少錢?”黃道偉繼續問。
“要60萬!”祝雪蘭提高聲調說。
“村路怎么要用這么多錢啊?”欽州市委書記肖鶯子代表問。
“因為是最偏遠的村,上坡很多。”祝雪蘭說。
“是通到村的公路還是通到屯里的路?現在水泥路距離村部還有多遠?”
“就是到我們山坪村委的路,還有6公里。”祝雪蘭說,從鎮里到山坪村要經過兩個村,水泥路已經鋪到了臨近的村,還差6公里修到山坪村。
“這屬于‘村村通’的公路,在政府解決范圍內,接下來要解決好你們村的公路問題。”黃道偉說。
“謝謝!我講得不好,這是我第一次在這么多領導面前講話,感覺有點緊張。”祝雪蘭臉上露出了笑容。
“大家都是代表,你講得很不錯!”代表們鼓勵道。
如釋重負的祝雪蘭告訴記者,來北京開會之前,村民們紛紛囑托她,一定要把村民修通水泥路的愿望帶到北京、帶到“兩會”上,“村民這個愿望我一定要努力完成!”
山坪村是距離蒼梧縣城近百公里的偏遠瑤鄉,近年來在祝雪蘭的帶領下,村里根據山多地少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茶葉種植,目前種植了優質“六堡茶”3000多畝,是遠近聞名的“名茶村”。然而,道路問題制約了村里的發展,修通水泥路是村民們最大的愿望。
“就在來北京的時候,鎮里派車到山里來接我,由于那天下著雨,車子陷進了泥里,還是附近村民幫忙把車推出來的。”祝雪蘭說,沒有水泥路,對村里發展影響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