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億多農民工的城鄉遷徙,城鎮化步伐的日漸加快,大量村莊的悄然消亡,老人、婦女和孩子留守的寂寞村莊……面對農村的發展與變遷,喧嘩與寂寥,每一位農民代表的肩上,都承載著農民樸素而沉重的夢想,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殿堂,為億萬農民代言、呼吁和吶喊。
【村支書陳燕】第一次到北京的陳燕在人民大會堂開會時,特意拍了幾張照片,以滿足兒子看看“莊嚴雄偉的人民大會堂”的心愿。陳燕是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仙市鎮馬丘村的支部書記,這個40歲的女人樸實得坐在代表中根本不會引起人的注意,齊耳短發,灰色上衣,黑色仔褲,質樸的裝束。
曾經為了解決村里的交通、灌溉等難題,她一次次地去反映村上的困難,一次次地去爭取資金支持。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陳燕挨家挨戶搜集村民的想法,一股腦兒帶來了“國家應提高農產品收購價”“加強對農戶技術指導”“加大對種植大戶、家庭農莊、龍頭企業扶持”等一長串村民的“呼聲”。“每一個呼聲,都是我們農民一個美好的夢想。”她說。
【養羊大戶汪其德】“我的心愿,就是帶領更多家鄉人發家致富。”農民代表汪其德告訴記者。當過“泥腿子”,也做過小工,搬過水泥、睡過大街……34歲的汪其德為了發家致富,十多年前從農村走入城市,如今又從城市回到農村,成為當地黃羊養殖大戶。
“我成立了合作社,幫那些沒錢的農民墊錢買羊,然后一起發財。”汪其德遞給記者一張名片,上面印著“四川省南江縣‘五郎’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在他的合作社里,有130多戶農戶。“現在一年銷量有10多萬只,銷售收入4000多萬元,帶動就業幾千人。”汪其德說。
【村主任王明容】“前面是著急要解決的問題,身后是全村村民,作為村委會主任,真的壓力很大。”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宜賓市珙縣王家鎮和平村村委會主任王明容對記者說,“作為村主任,村里有什么困難,大家都看著你,都指望著你呢。”王明容的心里壓著三件事:讓村民吃上水、給村里修好路、讓大家能致富。
“吃水難、修路難,這些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都還容易解決,但這致富卻是我們最大的難題,腦殼都想大了,還是沒想出好辦法。”這個70后的農村大姐,說話質樸而真誠,“既是村干部,又是全國人大代表,壓力真的很大。”她說,這些年國家對“三農”的投入不斷加大,政策也越來越好,村民對村干部的期望也越來越高。我不能辜負大家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