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王鵬鵬而言,“神九”是自己實現夢想的一個舞臺?,F在,“神十”飛天將成為她新的夢想和舞臺。
和很多“80后”女孩一樣,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主管設計師王鵬鵬愛好旅游與美食,微信的“個人相冊”里有絢爛景色、誘人佳肴,還有精致的寫真。但穿上白色制服,神情嚴肅地坐在指揮臺前發出指令時,她是對神舟九號飛船進行飛行控制的“神九妹”。
讓我們回到2012年6月29日那天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長城’報告,第一次調姿開始……‘長城’報告,第一次調姿到位……”伴隨著王鵬鵬鎮靜的通報聲音,大屏幕上用三維動畫顯示的“神九”飛船,正輕盈地轉動“身軀”,為返回地球做準備。
飛行控制的職責,主要是在地面對在軌運行的飛船狀態進行監視、控制等。從“神八”飛控任務時的臨時試驗隊員,到“神九”飛控任務時走上總體技術負責崗位,王鵬鵬說,自己的快速成長離不開實際工作中專業知識及經驗的積累,也得益于擁有一個實現夢想的舞臺。
“在這個舞臺上,年輕人不再是‘跑龍套’的角色,來自組織的信任與支持,把我們推到舞臺中央,接受聚光燈的照耀?!?/span>
王鵬鵬所在的載人航天總體部,是一個年輕人居多的團隊,400多名員工的平均年齡僅32.6歲。面對航天事業這項重大科技工程,年輕人被要求“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并被鼓勵有自己的想法。工作中遇到疑難問題、系統異常等情況時,整個團隊一起協同解決。在這個過程中,青年科研工作者們不僅學習、鞏固了技術知識,更錘煉了“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
然而,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這份旁人看來很酷的工作,有時候很苦,很枯燥。
“有爭吵,有迷茫,有彷徨,有時候覺得自己很累?!蓖貔i鵬坦言,日常工作有不少是重復的,“但正是這些重復的工作,幫助年輕的技術人員逐步在工作方法、設計工具方面形成改進思路,并實時把握國內外的技術發展動態,提出飛船后續型號的改進方案?!?/span>
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孩子,喜歡說起這樣一個夢想——長大當科學家。這個出生于1985年、被父母起名為“鵬鵬”的女孩,其實并未從小立志于航天事業。但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她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從考上好大學、得到獎學金,到從事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水平……成長的道路上,她留下的,是一個個堅實的腳印。
“年輕人的夢想可以遠大,但不能妄想?!蓖貔i鵬認為,夢想好比飛船的設計、建造、在軌運行,應分解成一個個階段,“只有上一階段任務完成且飛船狀態正常,才能轉到下一個階段。機會好比飛船變軌期間的助推力,必須當飛船運行到預定軌道位置時,才能‘水到渠成’地發揮作用。”
王鵬鵬透露,現在“神十”已經在緊密的沖刺階段,自己在“神十”任務中依然從事飛船系統的總體負責及調度工作,“任務期間大家應該還能聽到我的通報聲音”。
從“神九妹”到“神十妹”,王鵬鵬直言,選擇航天,就選擇了擔當;選擇航天,就選擇了義無反顧。
“我趕上了祖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好時代?!蓖貔i鵬說,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利益、人民利益結合,才能真正稱之為中國夢。面臨航天事業的大發展,我們每個人肩頭都擔負著重任,我們要以貢獻自己不竭力量為最高使命,去實現航天人心中沉甸甸的航天夢、中國夢。